大家好,這裡是薇羽看世間,我是陳薇羽。
最近,匯豐銀行(HSBC)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搞得灰頭土臉。先是被中共媒體謾罵「裝聾作啞」「坑客戶」,而後又被美國國務卿批評「向中共磕頭」。一家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跨國銀行集團,同時被兩個對立的大國痛批,可謂是「里外不是人」。
今天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從下面四點來揭秘一下匯豐銀行是如何變成「裡外不是人」的。
一、匯豐銀行的變遷史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譯為「香港和上海銀行有限公司」,英文縮寫HSBC,中文簡稱滙豐。
1865年3月,鐵行輪船公司監事、英國商人托瑪斯·薩瑟蘭德(Thomas Sutherland)注意到了香港和中國沿岸地區對銀行融資的需求,就與他人在香港創立了滙豐銀行,一個月後上海分行也開張營業,目的是融通當時歐洲、印度與中國之間日趨頻繁的貿易往來。
從創立開始,貿易融資就是滙豐的一大特色。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滙豐銀行就向亞洲各國政府提供了大量金融服務,也是英國政府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所開賬戶的重要往來銀行。
1991年,也就是在香港主權移交以前,匯豐銀行進行結構重組,在英國註冊了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簡稱匯控,將匯豐銀行變成了匯控的全資附屬子公司, 屬於滙豐集團(HSBC Group)的創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這樣一來,滙豐銀行既可以避過香港主權移交可能產生的風險,又可以在英國避稅,繼續獲取豐厚的利潤。
匯豐銀行的總部在香港,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也是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一,其他兩個是中國銀行(香港)和渣打銀行。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2018年5月20日,匯豐的市值高達1980億美元。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滙豐銀行位列90。
1997年,在香港主權交接後,滙豐銀行成為首批在上海浦東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之一,截至2018年末,滙豐在中國共有176個網點,成為內地投資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總投資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入股上海銀行8%的股份、入股平安保險16.8%的股份,以及入股交通銀行19%的股份。
根據2017年的公開數據,匯豐75%的利潤來都源於整個大中華區,而眾多大陸企業,也喜歡將這家名字裡帶有「上海」的全球頂級銀行作為首選合作夥伴,包括華為。
二、匯豐銀行積極投入「一帶一路」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重心不斷東移,滙豐銀行改變了一直推崇的理念——「世界的本地銀行」,而是誓言要成為「中國的國際銀行」。
2015年,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說,「一帶一路」涉及的基建等投資高達8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和貸款需融資。香港應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中共官方說,「一帶一路」的目的是希望解決中國過剩產能的市場、資源的獲取、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以及貿易主導這幾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不過,西方國家則認為,「一帶一路」不是在幫助那些沿線國家,而是在掠奪他國的資產。「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中共特色的帝國主義」,中共企圖藉助在60多個國家建設全球運輸和貿易聯通網路,提升中共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最終取代美國。
2018年4月,被任命為滙豐集團總經理的穆貴德(Mukhtar Hussain),親自掛帥兼任「一帶一路」及業務走廊亞太區主管,負責推動滙豐的「一帶一路」業務發展。滙豐由此成為全球首家委任了「一帶一路」專職高管的國際銀行,穆貴德於是就常年穿梭於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
在穆貴德的推動下,滙豐曾兩度榮獲《亞洲貨幣》雜誌評選的「一帶一路」最佳國際銀行大獎。其中2019年,《亞洲貨幣》雜誌對匯豐的獲獎評語是:「滙豐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承諾,比其他任何一家國際性銀行都更深入。無論是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將海外企業帶入中國,滙豐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到現在為止,滙豐已支持超過1200多家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發展。
有消息說,目前滙豐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的項目接近100個。滙豐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說過:「滙豐是一個全球性銀行,在全球的網路相當龐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差不多覆蓋了一半以上。在各地,特別是亞洲區,我們的分行網路是相當龐大。」
中共倡導的「一帶一路」,要穿過一些世界上最動盪的地區,基建設施項目普遍具有投資規模大、周期長、風險高、收益低等特點,但是,穆貴德仍然堅持認為機遇大於風險,以期從中共「一帶一路」的全球戰略中,獲得長期的的回報。對於國際社會批評「一帶一路」的聲音,穆貴德稱之為「逆風」,大有一條路走到黑的架勢。
為中共的「一帶一路」站台,匯豐的厄運隨之而來。
三、一周內匯豐兩位高管辭職 匯豐一蹶不振
2019年8月5日~9日,滙豐兩位高管接連離職,一個是滙豐史上最年輕的CEO范寧,另一個是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
范寧(John Flint)2018年2月21日出任集團行政總裁,當時才49歲,成為滙豐歷史上最年輕的CEO。雖然只有49歲,范寧卻是匯豐的一員老將,當時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評價說:「范寧在多個地區、業務和職能範疇擁有豐富和深入的銀行經驗。」
然而,18個月後范寧就宣布離職,成為滙豐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CEO。僅過了4天,也就是8月9日,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也辭職了。
一周時間內兩名高管相繼辭任,令市場大感意外,滙豐股價受到影響,當時就跌至60港元以下,到現在已經不足40港元了。
儘管匯豐全盤否認,但外界普遍猜測,這二人的離職與華為事件有關。2017年滙豐銀行為避免因違反反洗錢法等規定遭受處罰,為了配合美國政府辦案,匯豐提供了華為有關銀行欺詐等信息。2018年12月,應美國司法部要求,華為CFO孟晚舟因涉嫌銀行欺詐在溫哥華機場被加拿大警方逮捕。
後來,據《金融時報》披露,對於孟晚舟的被捕,2019年初,范寧和幾位滙豐高管在做客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時候,曾拚命甩鍋美國司法部,表示滙豐提供信息實屬被逼無奈之舉。
他們給出的解釋是,美國司法部2017年就要求滙豐提供信息,說明匯豐與華為的關係,還向滙豐派駐了一支200到400人的大型監控團隊。滙豐別無選擇,只能配合。
四、匯豐四面楚歌,里外不是人
2020年2月18日,滙豐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業績摘要。摘要公告說,受73億美元商譽減值影響,該公司稅前利潤較2018年減少了三分之一,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利潤更是大跌了53%。
與此同時,滙豐高管還透露了大規模裁員及重組計劃。據臨時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說,滙豐將在未來3年內裁員3.5萬人,佔到了現在雇員人數的約15%。
除了糟糕的經濟數據外,匯豐銀行還捲入了政治旋渦。近日有媒體報道,匯豐控股集團董事長兼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早前曾私下向首相 Boris Johnson 表達關注,表示如果英國決定全面禁止華為參與 5G 網絡建設,匯豐將可能在中國遭到報復。杜嘉祺的做法,受到了外界的詬病。
匯豐為華為求情,並沒有得到中共的諒解,相反,遭到了中共媒體文革式的批判。2020年5月28日,中共兩會通過了國安法。第二日,中共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在Facebook發文,點名質問滙豐「一個多星期過去了」為什麼還不表態。
6月1日,《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坑客戶,滙豐終將失去所有客戶》。文章說:「美方和加方給孟晚舟女士扣上『欺詐罪』帽子的理由是,孟晚舟在對滙豐銀行介紹關於華為的業務時,在涉及伊朗問題上做出了所謂『虛假陳述』。」
文章通篇充斥著對匯豐銀行的謾罵,稱匯豐銀行在華為事件中「出賣夥伴」、「意圖遏制打壓中國發展」。文章還威脅說,「滙豐終將失去所有客戶」,並用了「裝聾作啞」、「一條路走到黑」、「坑客戶」、「遲早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更為慘痛的代價」等。隨後《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轉載了《北京日報》的這篇文章。
大陸五毛們更翻出155年前匯豐創業史,指責匯豐當年如何為鴉片交易服務。
6月3日,為了表現支持中共的港版國安法,滙豐在「滙豐中國企業」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刊出了兩張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到街頭宣傳攤位簽名聲援「撐國安立法」的照片。王冬勝也是中共政協港區委員和香港總商會主席。
匯豐的這一做法,受到了英國政界多位知名人物的公開質疑。6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滙豐銀行支持國安法的做法是對中共「卑躬屈膝」。他直接點名王冬勝,批評王冬勝簽名支持北京的做法,是「摧毀香港自治」與「違反一份在聯合國註冊之條約所訂下之承諾」,也就是違反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
……經過了150年的變遷,匯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局面,成了「里外不是人」。
事實上,在正邪較量中,從來就沒有「中間道路」。匯豐以往「左右逢源」的生意經,在當前的特殊時期,也許再也行不通了。只有昂起頭、堂堂正正的選擇正義,才會得到世人的尊重,哪怕是暫時失去一點商業利益。只要誠信在,生意總會回來的。
好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訂閱、點讚和轉發。記得開啟小鈴鐺。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