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推特上看到一條突發新聞,據CIA官員透露,6月7日,3名形跡可疑的華裔男子試圖從監控盲點接近孟晚舟寓所,被加拿大警方發現逮捕,他們不是加國居民,沒有護照,也沒有海關出入境記錄,沒有任何身份信息。美加情報機構分析,他們是偷渡來加拿大,執行暗殺任務。這條消息不論是真是假,其實早就有傳聞,中共已經多次派人暗殺孟晚舟和她的家人。孟晚舟知道太多華為的秘密,她只有儘早反水做污點證人,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談到過,華為5G是中共的間諜企業,是中共向全球擴張,並通過高科技控制他國的武器。5G技術的應用,一旦被武器化,將導致整個網絡被控制。就像科幻影片《星際旅行》中外星人博格說的:「我們會同化你,抵抗是徒勞的。」
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已經察覺華為的危害,先後出台了各種限制華為的政策,英國跟華為之間最為曖昧,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對象,但最近,6月7日,英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針對中國問題提了5點建議,其中就包括改變對華為的決定,他認為要儘早放棄與華為合作,第一步至少要在2023年迫使華為退出英國通信市場。
英國如果能夠對華為採取強硬態度,將是阻止華為在歐洲發展的一個關鍵點。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來談談華為在歐洲的佈局,看看它是怎樣採取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一步步盤踞歐洲的。
7年前,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華為的排名首次超過歐洲的電信巨頭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擁有百年歷史,和它相比,華為成立於1987年,絕對是電信行業的小弟。華為憑什麼趕超先行者呢?
據說啊,任正非當兵時就愛讀《毛澤東文選》,曾經是部隊里的「學毛著標兵」,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這句話對任正非影響很大。1987年華為初創階段,由於城市交換機市場被知名企業瓜分,當時不論是技術還是名氣,華為都沒有競爭力,因此華為瞄準了佔中國人口70%的農村市場,以人家一半的價格策略,在浙江義烏淘到了第一桶金。
用同樣的手段,華為拿下了東南亞市場,中東地區和非洲市場。
但在巨人林立的歐洲,華為很清楚自己的力量還非常薄弱,繼續按照「農村包圍城市」的迂迴戰術,通過價格利器向一些剛剛起步、注重性價比的小規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很快得手。後來有一個機會,成為華為發展高端客戶的契機。
英國一家跨國移動運營商INQUAM,了解到很多度假者都抱怨,在葡萄牙無法接聽CDMA電話,於是抓住商機,開始積極籌劃投資方案,並主動地向當時北美的三家電信巨頭朗訊、北電和摩托羅拉發出了招標邀請函,但他們的報價遠遠超出了預算。
於是,華為乘虛而入,除了產品性能與服務外,其殺手鐧仍然是價格!它的報價竟然是三家北美電信巨頭的1/3!華為以價格利器在歐洲市場上撕開一條口子,並趁機擴大業務範圍,逐漸從中低端客戶走向高端客戶。
歐洲擁有諾基亞和愛立信等通信巨頭,曾在通信技術上遙遙領先。但在4G時代,歐洲的電信行業已經出現了頻譜資源匱乏、基站設備少、監管嚴格等問題,壓制著各大運營商的投資動力。而華為乘虛而入,借中共的一國之力,大力進軍歐洲市場。
據統計,華為在歐洲(包括中東和非洲)的銷售額佔整體銷售額的3成左右。歐洲是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20年來華為一直在歐洲銷售基站和智能手機等產品。2019年底,華為在英國和瑞士相繼設立5G研發中心,立足歐洲市場的姿態越發鮮明。
經過20年的滲透,從3G到4G,華為與歐洲電信運營商深度融合。儘管華為的安全風險一直被詬病,但是,歐洲國家并沒有將華為排除在5G之外。
到今年2月份,華為獲得了全球91個5G合同,其中47个來自歐洲,領先另外兩大歐洲5G巨頭諾基亞和愛立信,位居世界第一。華為在歐洲幾乎得手。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一場世紀瘟疫讓英國與歐洲開始覺醒。
早在今年的1月28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將繼續使用華為5G技術。雖然不允許「高風險供應商」參與5G網路和千兆寬頻網的核心網及其他敏感設施的建設,但可以參與網路非敏感部分的建設,并将市場份額限制在35%以內。這裡指的「高風險供應商」當然是指華為。不過,2個月后,約翰遜就被確診為武漢肺炎呈陽性,後因病情惡化一度轉入ICU,差點就丟掉了性命。
5月下旬,英媒報道说,約翰遜計劃到2023年前將華為参与英国5G減少到零。英國政府准备組建一個由10個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D10),為英國提供5G網路。
6月初,約翰遜主持召開国家安全會議,重點討論寻找取代華為的企業。
应该说,至此,英國對華為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轉變。那么是什麽原因推動英國对华为态度的轉變呢?我们分析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5月上旬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出口管制,限制含美國技術的廠商為華為供貨,英國使用華為技術,當然要考慮這會給英國的網路帶來的影響。一旦華為沒有美國晶元的支撐,能不能實現5G還是個問號。這是英國政府「調頭」的催化劑。
第二,中共於5月底強推「香港國安法」,這對曾經治理香港的英國政府是難以接受的,中共背信棄義,《中英聯合聲明》對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淪為廢紙,英國首相約翰遜最近表示,英國無意阻礙中國的崛起,但是如果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英國會修改移民法規,接受香港人到英國工作和居留。中英關係從原來的曖昧走上對抗。
第三,在華為參與5G問題上,英國一直承受著美國的壓力。雖然棄用華為設備,對正在脫歐軌道上行進的英國政府而言,會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甚至影響執政黨的執政。但是,出於對華為設備的安全擔憂,棄用華為是遲早的事,那就晚做不如早做,早點釐清還有助於緩解與白宮的關係。
對於英國態度的轉變,中共肯定會有所動作,我們知道中共的兩大手法,欺騙和暴力。這些手法不是只用在它自己的國民身上,同樣用在它的外交,國際貿易和其他所有領域。
最近,華為在英國投入大量廣告費做廣告,廣告詞溫情脈脈。「我們對你的承諾:親愛的英國朋友,與朋友、親人和同事溝通並不難。我們使溝通更容易。近20年來,我們已經為英國的移動和寬帶公司提供了3G和4G。 但是現在有人質疑我們在幫助英國引領5G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在廣告詞中,華為將自己描繪成是一個被人誤解的朋友,希望得到英國民眾和政府的理解,並支持它繼續在英國建設5G網路。這個廣告從本週開始,將連續3-4週,整版出現在英國的報紙和網路上。
一方面像老朋友一樣敘舊,另一方面繼續利誘,提醒英國如果華為撤出,英國的經濟損失將達數十億英鎊。當然,這些都還不夠,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繼續打威脅牌。前兩天,劉曉明在會見商界領袖的時候說,中共將把英國對華為的有關決定當作「英國是否是中國真正忠實夥伴的試金石」。他在談話中提到,英國放棄華為,改用其他替代品,可能會破壞中國公司參與的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的建設以及HS2高鐵網路計劃。欣克利角C核電站是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公司(EDF)合作投資的核電項目,這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200億英鎊,並將於2025年完成建設。
不過,中共現在無論打什麼牌,我估計都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事實上,英國政府內部、保守黨內部、兩黨之間、民意,對華為能不能進英國5G爭議一直很大,之前的結果也非常「脆弱」。由於多方面的影響,支撐之前決定的平衡被打破。最終,英國在市場與安全方面,選擇了安全。
華為在英國一旦被禁止參與5G,將帶來骨牌效應,引起歐盟乃至全球的連鎖反應。
6月9日,丹麥表示僅會使用來自被視為安全盟友國家的5G供應商。這應該是為丹麥棄用華為做好鋪墊。
德國也出現了一些鬆動。據悉,社民黨已草擬一份文件,其中對華為參與5G建設設定了很高的門檻。
從中共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共警告歐盟不要限制中國公司進入歐洲,並說那樣歐盟會破壞自身利益,並且阻礙中國在歐洲的投資。
不過,英國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說,「像這樣的威脅,我們不應退讓。一個國家開始威脅你時,就不該與他做生意。」最近由12個國家成立了「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簡稱IPAC,史密斯擔任了共同主席。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和軍事強國,美國是歐洲的盟友。兩者不僅主宰全球貿易,並且在國際政治關係中發揮主導作用。對華為而言,進入美國是不可能的。一旦歐洲對其關閉市場,他想通過「農村包圍城市」、輾轉攻入美國的計劃也將夢斷歐洲。而中共借華為技術搭建起來的全球「生態系統」,企圖實現全球經濟霸權的組織模式,也將灰飛煙滅。
好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訂閱、點讚和轉發。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