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朋友有沒有聽過動畫片《領風者》?這部中宣部做的動畫片在嗶哩嗶哩平台點擊量有千萬次,在這部影片中啊,他們把馬克思美化成一個有情有義、勤奮浪漫的高富帥,迷倒了一眾少男少女。官媒環球時報,《領風者》的製作人說,製作這部動畫片的目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拉近年輕人與馬克思的距離,這句話頭一句,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是不是真實的,看完我們今天的節目就知道;那第二句拉近年輕人與馬克思的距離,說法很迷惑人,其實就是向年輕人灌輸共產主義的意識型態。我知道有些朋友認為中共不好,但是馬克思和共產主義還是不錯的。但是真實的馬克思是什麼樣的,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
2018年上海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是來自莫斯科馬克思學院最權威的馬恩研究專家編寫的。原計劃分四部分出版,但是出版了一部分之後就擱置了。原因是什麼呢?
阿爾貝.加繆在《叛逆者》一書中說,從莫斯科馬克思學院副主任姆切德洛夫教授給他的回信中,了解到馬克思的作品共有100卷,其中只有13卷被公開印發。沒有公開印發的作品,內容並不像人們所了解和認識的馬克思主義。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信息都是研究者們從公開發表和沒有公開發表的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和書信當中得到的史料。
有一本書叫《馬克思與撒旦》,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理查德·烏姆布蘭德,一個猶太血統的羅馬尼亞基督教傳教士寫的。他通過研究馬克思的詩歌、戲劇、書信和傳記,詳盡的列舉了馬克思從一個基督徒魔變的證據。他說,馬克思通過把魔鬼的思想包裝成一種偽善的政治或經濟理論在欺騙全人類,烏姆布蘭德寫書的目的是因為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仍然是某種形式的共產主義者,甚至包括基督徒,他希望大家對此警戒。
馬克思1818年出生在德國一個敬畏上帝的家庭,父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受家庭的影響,他兩次接受新教洗禮,對基督教義有深刻的認識。他曾經在作品中不吝言詞讚美基督。
但是中學快畢業的時候,他的性格突然開始轉變。有一段時間他還得到一個綽號「毀滅」,因為他曾在一篇論文中,六次重複使用「毀滅」這個詞。
17歲進入波恩大學後,馬克思開始放浪形骸,並熱衷於參加撒旦教的黑色聚會。有關撒旦教有不同的解說,也有不同的形式。我們在上次節目中談到了對土星的崇拜,是其中的一種。另據聖經記載,撒旦曾是一個天使,後因反叛上帝而被打入地獄,成為惡魔。撒旦因此仇恨上帝,並遷怒於上帝創造的人類,一心摧毀人類以發泄自己的仇恨和狂妄。總之,撒旦教都是以惡魔為崇拜對像、與神為敵,以破壞神的教誨、毀滅人類為目地的。
馬克思參加的黑色聚會,通常是在午夜進行,黑色蠟燭被顛倒放置,十字架被顛倒放置或被踩在腳下,一件從教堂偷來的聖器被刻上撒旦之名,祭師反穿長袍,念誦祈禱書,但念誦順序完全是顛倒的,包括神、耶穌、瑪利亞的聖名,都倒過來念,之後,一部《聖經》被焚燬。所有在場者發誓要犯天主教教義中的七宗罪,並永不做好事。然後,他們進行縱欲狂歡。
進入撒旦教的馬克思開始魔變。他在《絕望者的魔咒》詩中寫道:「在詛咒和命運的刑具中,一個靈攫取了我的所有;整個世界已被拋諸腦後,我剩下的只有仇恨。」
那個靈就是撒旦。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我渴望向上帝復仇。」這是他第一次公開表達對神的仇恨。
他的狂妄和自大令他的家人深感不安,他的父親不再資助他的大學生活。
1837年,馬克思的父親在去世前一年寫給兒子的信中說到:「只有你的心保持純潔、有人性地跳動,不讓魔鬼令你的心遠離美好的情感,我才會快樂。」
歷史學家弗朗茲.梅林在《卡爾.馬克思》一書中說:「馬克思的父親在兒子二十歲生日之後不久就死了,但他似乎已隱隱覺察到,他喜愛的兒子是魔鬼。」
馬克思非常清楚自己被魔鬼控制而且萬劫不復。在《蒼白少女》一詩中,他寫道:「因此,我已失去天堂,我確知此事。我這曾經信仰上帝的靈魂,現已註定要下地獄。」
在《演奏者》一詩中,他說:
「我與撒旦達成了交易。
他抹去痕跡,為我爭取時間,
我快速奏響美妙的死亡進行曲。」
他還這樣描述,
「如果存在一種吞沒一切的東西,
我將跳進去,以毀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在我和無底地獄之間,顯得過於龐大,
我要用我持久的詛咒,將它擊成粉末。」
我們說文如其人,文章往往是一個人內在的延伸,從他的詩中我們看到,馬克思與魔鬼簽下了契約。從此,他要行魔鬼之事,毀滅世界。他公開譴責、謾罵上帝,但他知道他所憎恨的上帝確實存在。他挑戰的不是上帝的存在,而是要與上帝為敵,跟上帝平起平坐。
在《關於黑格爾》的詩中他說:「我通過冥想發現了最深奧和最崇高的真理,所以我如同上帝一般偉大」。他在另一首詩《人之傲》中寫道:「我感覺與造物主平起平坐。」
狂妄自大的馬克思把自己跟上帝相提並論。後來,他乾脆直接否定造物主的存在,這樣,他才能徹底擺脫被束縛的感覺,才可以為所欲為。
不久,馬克思遇見了摩西.赫斯,正是他把馬克思導向了社會主義理念。赫斯那時是《萊茵報》的記者,也是恩格斯的朋友。1842年,馬克思開始擔任《萊茵報》主編。《萊茵報》並不認同當時的共產主義理論,認為它起不了什麼作用。在與赫斯接觸之前,馬克思甚至是反對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理念的。
1843年,馬克思與燕妮結婚,他們一共生下了7個子女。1844年,赫斯把馬克思介紹給恩格斯,恩格斯是個大資本家,比馬克思更早成為共產主義者。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原本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在早期的詩作中還讓人們警惕撒旦,並認為馬克思是被萬魔附體的人。在《基督哲學家謝林》一書中,恩格斯寫道:「可怕的法國革命之後,一個全新的邪靈大面積的進入了人類;無神論以無恥、精緻的方式,囂張地抬頭,讓你覺得《聖經》中的預言已經實現。」
但是後來恩格斯卻加入了光照幫。當時的共產主義者大多都屬於光照幫或者共濟會,這些組織都是撒旦教的秘密分支。
赫斯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命中一個重大轉折點。赫斯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他經過和我的接觸後,成為了一個狂熱的共產主義者。這就是我製造大混亂和大破壞的方式。」
當時的馬克思窮困潦倒,生活無以為繼,跟恩格斯見面一拍即合,開始了長期合作。恩格斯為光照幫顧用了一個槍手,馬克思則是為了錢。
馬克思的女兒艾琳娜寫過一本書,名叫《摩爾人與將軍》。她說,在她小時候,馬克思給她們講了許多故事。她特別喜歡的故事與一個叫漢斯.洛克的人有關。這個故事被連續講了幾個月,似乎永遠講不完。漢斯.洛克是個巫師,開了一間玩偶店,並有巨額負債。因此,無論他是否情願,他必須將那些可愛的玩偶一個接一個地賣給魔鬼。艾琳娜寫道,這個故事中的一些情節令她毛骨悚然。
那個巫師應該就是馬克思本人的寫照。他極不情願賣掉他的玩偶,他總是把玩偶保留到最後一刻;致於這些玩偶,有人說代表了他的孩子,也有人說,代表他的靈魂。然而,由於他與魔鬼的協定,他無法逃避,必須行使魔鬼的職責。
1847年5月,光照幫在法國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在1848年春天發動「革命」奪取政權,並成立了正義者同盟。6月,正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了第一次大會,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那時他們急需理論和宣傳上的支持。
11月在倫敦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他們「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個宣言。這一點在1872年德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的前言中有說明。馬克思根據共產主義者同盟提供的文件,結合他從魔鬼撒旦那裡獲得的魔性,整理出《共產黨宣言》。
據伯納德‧摩斯《馬克思與法國永久革命》一書記載,《共產黨宣言》只是「為一個小幫派草草編出的小冊子」。但是這本小冊子後來卻成為共產黨的魔鬼教義、現代共產政權的綱領性文件。
盧那察爾斯基,一位曾任蘇聯教育部長的哲學家,在《社會主義與信仰》中說:「馬克思拋棄了與上帝的一切聯繫,卻把撒旦放到了行進中的無產階級隊伍之前。可見,社會主義只是幌子,目的還是為了實現撒旦的理想。」
俄羅斯歷史學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在1983年接受鄧普頓獎的致辭中說,「在馬克思和列寧的哲學體系中,仇視神是主要驅動力,他們所有的政治和經濟都不過是偽裝。」鄧普頓獎是為那些用科學方法探索宇宙深層的問題以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取得傑出成就的人設立的。
所以,共產主義不過是個大騙局,打著為工人階級服務的幌子,把工人階級當炮灰,以實現魔鬼毀滅人類的目的。
行魔鬼之事令馬克思罪孽深重,也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阿諾德.昆茲利在《卡爾.馬克思心志》一書中記載,「馬克思的兩個女兒和一個義子自殺了,另外三個孩子死於營養不良。馬克思的女兒勞拉嫁給了一名社會主義者拉法格,她埋葬了自己的三個孩子,然後與丈夫一起自殺。另一個女兒艾琳娜也決定和她丈夫一起自殺,她死了,而他丈夫卻在最後一刻退縮了。」
馬克思根本不在乎家人的死活,雖然有能力卻從不去賺錢養活家人,任幼小的孩子餓死,自己靠恩格斯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他對母親和妻子也非常絕情,在他母親去世時,他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需要的不是一個老婦人。」他關心的是遺產。他的妻子燕妮死後,他連葬禮都沒有參加。
馬克思死於1883年。死後葬在英國的高門墓地,也稱海格特墓地,是恩格斯為他購買的。那裡是英國的撒旦崇拜中心。很多崇拜魔鬼的神秘儀式在這個墓地舉行。很多中國人,包括華國鋒都曾去那裡祭拜。中國人喜歡把「死後去見馬克思」掛在嘴邊,卻不知這是一句把靈魂交給魔鬼的詛咒。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這些中共神壇上的共產主義的列祖列宗們,背後都有撒旦教的魔影。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會在以後的節目中就這個話題繼續探討。下次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