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Sunday, February 5, 2023
  • Login
薇羽看世間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薇羽看世間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漢武帝傳】之四:英雄不問出處 唯才是舉

by MF
December 9, 2020
in 以史為鏡
Reading Time: 2min read
0 0
0
漢武帝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柚子/大紀元)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微信分享
分享
         

漢武帝時代,是一個人才濟濟、治世能臣輩出的黃金時代。圍繞在漢武帝身邊的歷史名臣、傳奇人物,文有司馬遷、司馬相如,武有衛青、霍去病,儒士有董仲舒、公孫弘,治律有趙禹、張湯,財政有桑弘羊,音律有李延年,使者有張騫、蘇武,託孤大臣有霍光、金日䃅,不可勝記。這些臣子,有的具備某種才華,有的忠君為國、品德高尚,他們匯聚在漢武帝周圍,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班固在《漢書》中為漢武帝題的贊語中說:「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漢武帝求賢若渴,在全國範圍內唯才是舉,立下不朽功業。而漢武帝在識人、用人方面,胸懷寬廣並獨具慧眼,因而人才之盛遠遠超過兩漢其它時期。班固因此做出「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極高評價。

歷朝歷代都有選拔人才的制度,夏、商、西周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戰國時出現「軍功爵制度」以及「養士」,秦代則多以「闢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也出現推舉制度。在上一集我們了解到,漢武帝興太學、置博士與弟子,建立了經學取仕的選官制度,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官員。而漢武帝不僅尊儒,對其它方面的人才同樣是求賢若渴。他身邊的名臣,經學出身的儒生也僅僅占據一部分。和漢初相比,漢武帝確立了以「察舉制」為主的多樣選官制度,保障在國內大規模招賢納士,輔佐他開創前所未有的漢武盛世。

董仲舒像(公有領域)

漢初選官

漢初,各項制度草創,對於官員的任用制度也不完備,儘管出現了許多漢初風雲人物,但是將相公卿非富即貴、即親,普通人特別是寒門學子是很難走進廟堂的。在漢武帝之前,漢朝的選官制度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貴族制。大多數朝代立國,是在馬上得天下,因而論功行賞,封侯封王者甚多。比如漢初,被漢高祖封為列侯的人就有一百多個。當時朝廷公卿和地方長官,幾乎都是從列侯以下的軍功貴族中選任。從高祖到景帝,漢代有十二任丞相,都出自列侯群體;十五任御史大夫,絕大多數也出身列侯。

第二種是任子制。《漢官儀》記錄,官員俸祿在兩千石以上、任期滿三年的,可以任命他的子弟一人,封為郎官。

第三種是資選制。就是說,有一定財力的平民百姓是可以當官的。一般的標準是「高資為郎,低資為吏」,漢文帝時規定,資選的財產標準是家產十萬,相當於中產之家。張釋之曾憑藉五百萬家財當選常侍郎,最後做到了廷尉。而到了景帝晚年,資產標準降到四萬。

此外,漢初歷代皇帝也很尊重賢士,漢高祖就曾頒布求賢詔,在諸侯國及各郡縣內廣泛招賢舉士。當地長官發現人才後,親自勸勉鼓勵,把他們舉薦到丞相那裡,用公車恭敬地送至京師,以待朝廷徵用。這種招賢方式,可以看作是後來察舉制和徵召制的前身。但是可惜的是,招賢舉士並沒有在漢初形成制度和規模,漢武帝之前,漢廷僅僅招賢兩次、舉孝廉兩次。因此,所招納的人才也很有限,大量的人才埋沒在民間,等待真正的明君發掘他們。

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漢初選官制度的弊端。他說:「現在的官吏、郡守多出身於郎中,而郎中又是從大官的子弟中選任,仗著富貴身分,很難做到賢明。古時候考核官吏的功勞,看的是做官是否稱職,而不是任期長短。」他又說:「時間一長,官吏憑藉任期升官,廉潔和無恥混淆,好人和壞人不分,真正的賢才不就被排擠了嗎?」

董仲舒還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各位諸侯、郡守或者其他高官,每年推薦兩位他們治下吏民中的賢才在宮廷裡任職;如果被舉薦的人的確賢能,就獎賞舉薦的官員,否則就予以懲處。他認為,這樣做就能讓諸侯及高官盡心尋訪賢才,天下有德有才者,就都能為皇帝所用了。

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欲成就文治武功,離不開一大批棟梁之材的輔佐,因而董仲舒的建議非常契合他的心意。那麼,漢武帝具體採用了哪些更好的選官方式,以網羅天下精英呢?

漢武帝畫像(公有領域)

唯才是舉

大家都知道,「察舉制」是漢代最典型的選官制度,是一種自下而上推薦、考核人才的選官制,這一制度就是在漢武帝時期正式確立並完備的。從漢文帝開始,他曾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並且定下「對策」即考試環節。即被舉者經考試後,由政府量才錄用。不過,原先被推薦的人大多是推薦者的親戚或朋友,賢才並不多。因此漢武帝聽了董仲舒的建議後,加大察舉的範圍和力度,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科舉制之前,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元光元年(前134年)冬,漢武帝即下詔令地方郡國推薦孝、廉各一人。所謂「孝」指孝子,「廉」指廉吏,他們都是地方上品德優良可以做表率的人。然而,漢武帝擴大察舉範圍之舉,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他們擔心照此下去,本族的子弟將難以順利進入仕途,因此一些地方以「野無遺賢」上奏漢武帝。

漢武帝雖然生氣,但並沒有懲罰這些官員,而是擬定一份詔書,向天下說明察舉制的重要性,並讓大臣們討論。他在詔書中說:「朕命令郡國推舉孝子廉吏,是為了樹立榜樣,繼承聖人的事業。孔子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吾師』,現在有些郡縣一個賢人都沒有推薦上來。自古以來,推舉人才的受重賞,壓制人才的要受罰。現在令二千石、禮官、博士商議一下不舉賢才的罪名。」

負責察舉的官員很快地將商議結果上奏上來:「不舉薦孝子,就是不奉詔,應以大不敬治罪;不舉薦廉吏,就是不稱職,應當就地免官。」漢武帝以此昭告全國。詔令下達後,各地官員再不敢怠慢,紛紛舉薦賢才。大批被舉薦的賢德之人通過考試後進入朝廷。

據《通典》記載,元狩六年(前117年),漢武帝又下詔細化選拔規則:郡國人口滿20萬的,每年向朝廷推薦一人;40萬的推薦兩人,以此類推。同時定下察舉的四大科目,相較於漢文帝時期僅有的孝廉和賢良兩科更加完備:「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修行,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決斷,材任三輔令。」

具體來說,就是按照四科標準分類,則以「德」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科;以「經學」為主的明經科,這裡的「經」單指儒家經典;以「文法」為主的有明法科,即選拔通曉律令的人才;以「才能」為主的有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為先,在學問上則以儒學為主。這正是漢武帝開始推行董仲舒的「尊儒術」的具體體現。

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早期的文武名臣大多退休亡故,朝廷亟需人才,於是漢武帝下詔增設「茂才異等」科,也就是唯才是舉,特別是能夠擔任將相或者是出使外國的特殊人才。

漢武帝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選拔出有德有才的人。隨著後代帝王不斷完善,漢代察舉制按照舉期分類,察舉的科目可分為常科即歲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包括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光祿四行等,以孝廉一科最為重要;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以賢良方正最為重要。

可以說,察舉制為漢武帝開創輝煌帝業,奠定強有力的基礎。而這一制度實行了1300年之久,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選官制度。

漢武帝時期,有才能的吏民可以上書自薦,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這叫作「北闕上書」或「公車上書」。圖為元趙雍《先賢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漢武帝時期,有才能的吏民可以上書自薦,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這叫作「北闕上書」或「公車上書」。圖為元趙雍《先賢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廣開仕路

除了察舉制和太學養士制度,漢武帝為了最大限度地網羅賢才,還採取更靈活的選官方式,不僅有朝廷卑辭厚禮親自徵召,更允許有才能的人毛遂自薦,直接和皇帝對話。開明而多樣的選官制,讓漢武帝身邊匯聚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名臣,說漢武帝時代「野無遺賢」也是不為過的。

元狩六年,漢武帝選派博士官六人,到各地尋訪天下賢能隱士,推薦給皇帝,由此正式將「徵召制」確立為漢代的一大選官制度。所謂徵召,便是天子對於德高望重、鴻儒和有才能但不願出仕之人,派禮官以隆重禮節迎接,懇請其入朝為官。凡應徵者,由天子親自召見,不經考試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徵召也分普遍徵召和個別徵召,區別在於是否有明確的招納對象。

徵召制自漢武帝即位之初便開始實行,他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璧,隆重請出枚乘和魯申公,成為禮賢下士的典範。元光五年(前117年),漢武帝又下徵召令:無論吏民,只要通曉政務、有學識才幹,便可由上京的官員引薦入朝,沿途由政府提供飲食。曹操曾借《詩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對賢才的尊重與渴求,漢武帝招賢納士的誠意也在這封詔書中充分體現。

還有一種是有才能的吏民上書自薦,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叫作「北闕上書」,因朝廷是在宮殿北邊的門樓上接受上書而得名。而自薦者由一個叫公車令的機構接待、管理,因而這種方式也叫作「公車上書」。上書言事之人如果確有才能,同樣會得到重用,而且不問出身。漢武帝對北闕上書非常重視,常常親自閱讀上書,選拔人才。

在西漢歷史上留下印記的東方朔、朱買臣和主父偃等名臣,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選拔上來的。比如東方朔,以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著稱,他第一次給漢武帝上書,就洋洋灑灑用了三千漢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扛起,漢武帝足足花了兩個月時間才讀完。能讓皇帝花如此長的時間讀完,東方朔確實非同尋常。朱買臣呢,早年是個落魄書生,40多歲時還靠打柴為生,後來向朝廷上書很久沒有回音,幸好遇到做到中大夫的同鄉嚴助的推薦,得到漢武帝接見。朱買臣就講解春秋、楚辭,受到賞識也被封為中大夫,後來為平定東越國獻策有功,被封為太守。還有主父偃,上書漢武帝當天就被召見,獲封為郎中,還被破格提拔。後來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在諸侯國頒布推恩令,也就是讓諸侯王把封地分給子弟,這樣諸侯國越分越小,實際國力被削弱,也就無法和朝廷抗衡。這個重要的建議就是主父偃提出的。

衛子夫由平陽公主引薦,憑藉動人的歌喉和美麗的秀髮獲得漢武帝寵愛。圖為明仇珠《女樂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衛子夫由平陽公主引薦,憑藉動人的歌喉和美麗的秀髮獲得漢武帝寵愛。圖為明仇珠《女樂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不拘一格

通過上述幾種方式,漢武帝網羅了天下不少賢才能人。此外,英雄不問出處,漢武帝對人才的選用更是不拘一格,大有一種天下賢才為我所用的寬宏氣量。我們在第一集提到,茂陵中兩座山形的陪葬墓,它們的主人——衛青和霍去病出身卑微,但是他們本身武功高強、軍事才華出眾,即使身為外戚仍然受到漢武帝的信任和重用,立下平定匈奴的不朽軍功,成為西漢一代名將。

《史記》記載,衛青的母親叫衛媼,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奴婢,生有一男三女。其中的三女兒衛子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媼後來與他人生下了衛青。衛青的童年過得很悲慘,從小在親生父親家裡長大,長期受到虐待。長大後,衛青就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一個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後說:「這是貴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衛青就苦笑說:「我身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裡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建元二年(前139年),18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到霸上也就是當年發生鴻門宴的地方去祭祖祈福,順路看望平陽公主。因為那個「金屋藏嬌」的陳皇后多年無子,平陽公主效仿姑姑館陶公主,向弟弟推薦美女。衛子夫憑藉動人的歌喉和美麗的秀髮獲得漢武帝寵愛,被選入宮中。隨著姐姐衛子夫的地位變化,衛青得以在建章宮內當差。大約一年後,衛子夫有孕,恩寵更隆,陳皇后的母親館陶公主遷怒於衛青,想將衛青殺死,誰知衛青的朋友公孫敖搶先把他救了出來。大難不死,衛青因禍得福,這件事驚動了漢武帝,讓他得到召見。漢武帝看重他的才華,就讓他先後做了建章宮監、侍中、太中大夫,從此衛青開始顯貴。

元光六年(前129年)起,衛青擔任車騎將軍征討匈奴,七戰七捷,為西漢開拓北方疆域立下汗馬功勞。他不僅善於領兵作戰,而且品行端正,敬重賢才、不養門客,因而被封為長平侯,官至大司馬大將軍,能夠內朝參決政事。衛青病逝後,得到諡號「烈」,取「以武立功,秉德尊業」之意,陵墓也被修成陰山形狀以紀念他的赫赫戰功。他的一生位極人臣,且善始善終,生前身後都獲得極大的榮耀。

霍去病是衛子夫姐姐的私生子,也就是衛青的外甥。因為特殊的身世,霍去病小小年紀就學習騎射、劍術等武藝,17歲就被漢武帝封為驃姚校尉,兩次跟著衛青深入漠南出擊匈奴。兩次出征都是勇冠三軍,獲封冠軍侯。兩年後,霍去病以驃騎將軍的身分繼續討伐匈奴,助漢武帝控制河西地區,為打通西域奠定基礎。匈奴人因此流傳下一支民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他和舅舅衛青一同被加封大司馬,後來英年早逝,他的墳墓被修建成祁連山的樣子,陪葬於帝陵,彰顯他克定匈奴的奇功。

除了霍衛兩人,漢武帝身邊還有許多傳奇性的賢才,比如顧命大臣金日磾是匈奴戰俘,理財家桑弘羊是當時受人歧視的商人的兒子,他們都因為漢武帝的愛才、惜才成為國家的肱骨大臣和締造輝煌盛世的重要助手。@*#(未完,待續)

—-轉自大紀元


分享
         
Tags: 千古英雄漢武帝
MF

MF

Related Posts

蔣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51) 中共對蔣的誣衊

April 30, 2021
1967年9月習仲勳在西北農學院被批鬥(維基百科)

習近平的父親留下的四大遺產

April 30, 2021
Next Post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3):環保主義(上)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

魔鬼在統治世界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5):全球化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按日期瀏覽

December 2020
MTWTFSS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Nov   Jan »

最熱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2 months ago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4 months ago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5 months ago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6 months ago

迫害加劇

6 months ago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7 months ago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7 months ago

片尾曲:真的相信

8 months ago

最新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迫害加劇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薇羽看世間

© 2020 薇羽看世间.

Navigate Site

  •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Follow U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Shop
  • 精彩評論
  • 文明之光
  • 熱點新聞
  • 讀書時間
  • 以史為鏡

© 2020 薇羽看世间.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