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璽和一美元上的符號是共濟會的標記嗎?
從上文中,我們看到美國國璽和一美元的設計過程,有多位共濟會員參與,甚至包括羅斯福總統。以下我們再進一步深入探討國璽上符號與共濟會的關聯。國璽上的符號是共濟會的標記,且全視之眼在國璽設計前就被共濟會使用。國璽經歷了三組委員會以及查爾斯·湯姆森(Charles Thomson)的最終設計,雖然很多種設計理念被提交,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三組委員會和湯姆森(Charles Thomson)對13級的金字塔和全視之眼的使用始終都達成共識。
很多人,包括那些明白全視之眼符號意義的密教者,都認為美國國璽是共濟會的符號,隱含著共濟會的象徵標誌和祕密。曼利·P·霍爾(Manly P. Hall)也指出從美國國璽上仍舊可以看到神祕的記號。因為共濟會習慣使用符號來傳遞信息,而符號可以超越語言的限制,並且可以向知情者揭露符號的意義,向不知情者隱藏其真正意思。而且,因為符號包括了意識(conscious)成分和無意識(unconscious)成分,是人的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橋梁,所以它可以很快被人有意識地消化吸收。
密教大師: 曼利·P·霍爾(Manly P. Hall)

我們發現,歐洲的共濟會會所於18世紀70年代就使用了全視之眼,其中德國的共濟會會所於1770年都已經使用了全視之眼。而設計美國國璽的第一委員會成立於1776年7月4日,最後完成國璽設計的日期是1782年6月20日。由此可見,全視之眼被共濟會使用的時間早於其在美國國璽中的使用,並非像有些人提出的那樣,國璽符號創建後才被使用於共濟會中。

上圖為共濟會組織的結構
很多美國開國功臣和總統都是共濟會員
有研究者指出很多的美國開國先父(founding fathers)都是共濟會員,曼利·P·霍爾在他的書《歷代祕教》(The Secret Teachings Of All Ages)中也指出,許多美國開國功臣不但是共濟會成員,而且他們都接受一個神祕、莊嚴的歐洲組織援助,該組織協助他們就一個特殊的目的建立美國,只有開國的少數人知道這目的。從外表看,美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由民眾選舉,共和黨和民主黨輪番執政,但實際上大部分美國總統都是共濟會員,包括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左右黃色箭頭標示出拱門上的英文 –「Washington as a Freemason」,(請注意彎曲拱門上「Washington」「和」Freemason」之間的小字「as」。) 整個詞的中文翻譯就是「華盛頓總統是共濟會成員」– 資料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華盛頓特區, 國會圖書館印刷和照片處。
附帶一提的是共濟會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和其所推動的反清革命活動也似乎有所關聯。

孫中山- 中華民國國父,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他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孫中山加入洪門根據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所授權刊登在中山學術資料庫的文獻記載,孫中山是由洪門前輩叔父鍾水養向洪門居中牽線之後加入的。孫中山在38歲時,也就是1904年1月11日「入闈」。 「(洪門稱拜盟為「演戲」,加盟為「入闈」。)同時拜盟者六十餘人,由主盟者某大佬封孫中山為「洪棍」(洪門稱元帥為「洪棍」)。」 國民黨中央黨史會藏書「天運癸卯年十一月念四日」內有孫中山在檀香山入洪門之原始名冊照片。洪門就是致公堂,隸屬於台灣文化部的國父紀念館之官方網站也指出:「孫中山…踏上檀香山,並加入致公堂,也就是洪門。」孫中山在洪門致公堂內極其活躍孫中山入致公堂的同一年5月24日,他偕美國致公堂領袖黃三德始游美國各埠(孫中山在黃三德面前自稱「弟」)。孫中山倡議洪門會員總註冊,重訂致公堂章程,於序言之後列舉章程,共分八章六十七條(或謂八十條)。

致公堂大佬黃三德
致公堂大佬黃三德是坐著的人當中左邊第二個,孫中山是左邊第三個。圖源: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文傳會試想

孫中山何許人也?能在「入闈」以後區區4個多月,就能重訂致公堂章程,又有致公堂大佬黃三德的支持。此時的孫中山,在洪門致公堂內似乎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致公堂被稱為華人共濟會 而共濟會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區總會所(Grand Lodge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的官方網站指出”一般相信孫中山加入了美國檀香山的致公堂…”,並證實在他在這個被稱為華人共濟會(Chinese Freemasonry)的團體當中似乎很活躍。(網站原文如下:「Sun appears to have been active in at least……)
但矛盾的是,這個共濟會總會所的官方網站卻說孫中山並非是這個被視為是華人共濟會的致公堂的成員。(網站原文如下:「While never a member of regular Craft Freemasonry, Sun appears to have been active in at least……)
我們不禁意要問,假設孫中山如共濟會總會所的官方網站所言並未加入這個被稱為華人共濟會的致公堂,那他如何在這個有如幫會組織的團體內「似乎很活躍」? 此團體的大佬們居然會允許一個非成員的外人在自己旗下的圈子裡活動頻繁?
這樣的說法顯然與台灣文化部的國父紀念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和文傳會所呈獻的史料有所出入。史料當中的照片和文件明明白白地證實孫中山不僅是洪門致公堂的成員,而且他重訂致公堂組織章程。但這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區總會所(Grand Lodge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的官方網站至少證實了一件事——洪門致公堂也被稱為華人共濟會 。
「洪門籌餉局」– 舊金山中國城的新呂宋巷36號 (36 Spofford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這裡是「五洲洪門致公總堂」和當年「洪門籌餉局」所在地。孫中山先生與美國舊金山「五洲洪門致公總堂「堂主黃三德在此地共同創辦了「洪門籌餉局」。

「洪門籌餉局」 開幕紀念照,孫中山先生與美國舊金山「五洲洪門致公總堂「堂主黃三德皆在此照片中。
「洪門籌餉局」 門口上方共濟會的標誌
「洪門籌餉局」 其大門玻璃上的標誌就是共濟會的標誌,其上就有圓規,角尺,以及英文「CHINESE FREE MASON OF THE WORLD」,其中文翻譯就是世界華人共濟會。

共濟會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區的總會所(Grand Lodge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之官方網站指出洪門在1876年更名為致公堂。相同的官方網站進一步指出位於溫哥華的致公堂於1892年在成立,在1920年改稱為the Chinese Freemasons,其中文翻譯就是」華人共濟會”。
洪門 – 英文名稱:Chinese Freemansons,其中文翻譯就是華人共濟會,其團體的標誌就是帶有圓規,角尺的共濟會標誌。圖為加拿大溫哥華地區洪門的遊行。
關於華人共濟會就先行文至此。接下來我們將把焦點轉回到美國國璽和一美元的設計與共濟會的隱祕關聯上。一美元上的很多符號的確是與共濟會的符號一致。祕教大師曼利·P·霍爾(Manly P. Hall)認為國璽的設計是共濟會密教(occult)計劃的最高標誌(signature)。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