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Sunday, February 5, 2023
  • Login
薇羽看世間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薇羽看世間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千古英雄人物】韓信(6) 忠心不二

by MF
December 24, 2020
in 以史為鏡
Reading Time: 3min read
0 0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微信分享
分享
         

七、占領齊國

齊國地大人多,實力雄厚。楚漢相持,齊國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趙國被破後,齊國為防止韓信進攻,派了二十萬大軍在邊境嚴陣以待。

儘管劉邦陰險狡詐,又奪韓信兵權,韓信對漢仍然忠誠如初。他馬上招兵買馬,重組了一支新軍,為攻打齊國做準備。韓信治軍有方,招募的新軍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就成了善於作戰的精兵。劉邦擔心新軍人數不足以對抗齊軍,調曹參和灌嬰來幫忙,順便監視韓信。

韓信出兵伐齊前夕,劉邦的謀士酈食其自告奮勇要去齊國勸降。他到了齊國對齊王田廣和齊相田橫大肆宣揚韓信以往的戰績,列舉魏王豹、趙王歇和陳餘夏說等人的教訓和燕國投降的先例,指出投降則可保住國家,不投降則滅亡。

田橫和田廣並非項羽的盟友,與韓信交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就被酈食其說動決定降漢。他們把酈食其奉為上賓,同時放鬆了邊境的守備。

韓信帶領軍隊向東進軍,還沒從平原渡過黃河,就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國投降。雖然不明就裡,他還是計劃收兵回師。不過他的謀士蒯徹卻另有想法。

蒯(音kuǎi)徹,范陽人,因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史書上多以「通」代「徹」,稱其蒯通。他為人機敏聰明,能言善辯。秦朝末年(前209年),陳勝自立為王,派大將武臣率軍攻打趙國,蒯徹幫助武臣,勸說范陽令投降,從而影響到趙國諸邑令,使武臣不費一兵一卒,得地三十餘城。蒯徹故此以「說士」而聞名於世。

蒯徹覺得韓信罷兵休戰此舉不妥,他提醒韓信,大將軍您攻打齊國是遵漢王命令行事,漢王派使者勸降齊國但並沒有通知您停止進軍,您如果現在就放下齊國不打了,是否算不遵守漢王的命令呢?再說,酈食其一介書生,單憑三寸不爛之舌真就能說降這麼大的齊國嗎?如果沒有您大軍壓境的威力是不可能的。

韓信聽了蒯徹的話,甚覺有理。齊國實力強大,對漢不會盡心盡力的。倘若他日形勢有變,難免不起叛逆之心,不如徹底解決為好,於是趁齊國不備,迅速率軍渡過黃河,殲滅了齊軍主力,輕易占領了歷下,並火速攻占其餘各地,他自己親率漢軍主力日夜兼程撲向齊都臨淄。

「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烹)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田廣、田橫聞報,怒不可遏,認為酈食其銜命使齊是為了鬆懈齊人的防備,讓漢軍趁虛而入。他們命令酈食其讓韓信退兵,否則要下油鍋。酈食其選擇了死。

殺了酈食其之後,田廣、田橫各自率軍倉皇出逃。韓信分兵追擊殘敵,各路齊軍一敗再敗,整個齊國很快就掌握在韓信的手裡,整個滅齊戰爭前後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

有後世學者認為酈食其之死罪在韓信,韓信攻齊是妒忌酈食其的功勞蓋過自己。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原因有三:

一、韓信志存高遠,胸懷坦蕩,絕非爭名逐利之徒。從他領兵打仗開始,戰功赫赫,劉邦不僅不賞,反而三番五次地把勝利果實占為己有。韓信對此毫無怨言,依然忠心耿耿為劉邦著想,絲毫沒有怨天尤人。打下趙國後,韓信沒有為自己邀功請賞,而是請劉邦封張耳為趙王,這樣的韓信要功勞有什麼用呢?

二、從平定三秦到尺書降燕,韓信對漢的功勞已經超過了劉邦手下所有的戰將和謀士,他完全沒有必要和一個謀士爭高低。

三、酈食其之死完全是劉邦的陰謀。劉邦因為在滎陽戰場上一直處於劣勢,迫切需要通過破齊之戰來分散楚軍的攻擊力,解救滎陽。為了保證破齊的成功,劉邦一反常態調撥部隊增援韓信。雖然有了增援,漢軍和齊軍相比從數量上還是相差甚遠,酈食其自告奮勇去勸降齊國,劉邦正好利用。劉邦既讓酈食其去勸降但又不通知韓信停止進軍就是明證。對酈食其的死,劉邦是不會惋惜的。當初為了自己逃命,劉邦曾幾次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去。連兒女都不顧的人又怎麼會在乎區區一個謀士呢?

故酈食其之死咎在劉邦。

這是劉邦的另一個詭計,讓韓信打勝了、打敗了都不能得好。如果韓信不打了,違背了劉邦的旨意;如果韓信打了,還是違背了劉邦的旨意。

當時齊王只是口頭上同意歸順劉邦,並沒有正式的文書,按齊國歷來的表現,這種歸順更像是緩兵之計,實乃繼續坐山觀虎鬥。如果不徹底解決齊國的軍事力量,韓信不可能高枕無憂地南下攻楚。

滅齊之戰使雙方對峙的優勢明顯偏向漢軍一邊,漢軍完成了對項羽的大包圍,保證了最後勝利。

滅趙、伐齊,韓信這幾場仗都是典型的從無兵狀態到以少勝多,全虜敵軍、殺主帥、完全攻占一國,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八、濰水之戰

韓信破齊之時,正值項羽第二次東征彭越,在十五天內收復十七座城池,平定梁地。齊王田廣在潰敗無奈之下求助於項羽。項羽經過反覆思考,決定由大將龍且挂帥領二十萬兵馬救齊。

龍且行動迅速,十月即與齊王田廣會師高密。當時形勢對韓信十分不利,西南有田橫軍、東南有田光軍、東北有田既軍,構成夾擊之勢。龍且為項羽手下第一猛將,曾與田榮聯合大破秦軍於東阿,名將英布也是他手下敗將。齊楚聯軍超過二十萬,龍且之軍多樓煩騎兵,甚為精銳。韓信之兵不到十萬,還要分兵在歷下、臨淄等地,以防田橫、田既等反攻。

兩軍尚未交鋒,龍且手下賓客獻計說,漢軍遠離本土,拚死戰鬥,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家門口作戰.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築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心腹大臣招撫已經丟失的城邑。那些城邑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加上楚軍前來救援,必定都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齊地,遠離本土二千餘里,如果齊國的城邑全部反叛,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而使他們投降。

這確實是破韓信軍的上上之策,但龍且不願意採用。他說,韓信一個靠漂母施捨、從人胯下鑽過的人,實在不值得害伯。況且現在援救齊國,不打一仗只等漢軍主動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可談啊!若與他交鋒得勝,半個齊國就歸我了。

龍且的考慮是,如果堅守不戰,齊軍力量會大大恢復。雖然能打敗韓信,但重新掌握齊國的是田氏,龍且和楚國什麼也得不到。齊國和楚國本來有不共戴天之仇,這次放下恩怨實乃形勢所逼。一旦危機不再,合作關係便會冰消瓦解,那麼龍且北上之行只是為齊國做了一次嫁衣裳。這些因素決定了他要在戰場上和韓信對決。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當時以十月為歲首),齊、楚兩國軍隊隔濰水擺開陣勢。田廣和龍且合軍於濰水東岸,韓信在西岸。優勢的兵力和濰水的天險使得龍且充滿必勝的信心。

韓信命人連夜趕製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上游,積存的河水形成了一個水庫。他令一半人馬埋伏在水邊,自己率領另一半部隊渡河襲擊龍且。龍且心中暗笑:韓信果然徒有虛名,連半渡而擊的道理都不知道,讓我來教訓教訓他。於是趁漢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發起進攻。韓信假裝戰敗,往回奔逃。龍且得意洋洋,更加堅信韓信膽小如鼠,於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帶著大部隊渡水追擊。他的先頭部隊剛過河、主力部隊渡河過一半時,漢軍挖開濰水上游的沙袋,大水奔瀉而下,河中士兵被沖走大半,岸上的齊楚軍隊被分割在河的兩岸,首尾不能相顧。漢軍趁機猛攻。混戰之中,龍且被曹參所殺,西岸的齊楚聯軍全部被韓信軍殲滅,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不戰而潰,四散奔逃。

韓信緊追不捨,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田光和田章,大獲全勝。曹參東進,平定田既軍;灌嬰向西追擊田橫,田橫一路潰敗逃往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繼續進軍到干乘攻打齊將田吸。齊將田吸、田既均戰死疆場。漢軍掃平齊地,共得七十餘城。

九、自請封王

韓信大破龍且軍,平定齊國,下一步就是和項羽決戰。決戰之前,最關鍵的是要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齊人歷來不甘心被他人統治,加上田橫未死,更增加了齊國的不穩定性。漢軍占領的齊國城池,比以前占領的所有城池的總和還多,所以鎮守齊國是個很大的挑戰。

齊國的局勢比燕國更複雜,韓信身邊的人中也沒有類似張耳這樣管理國家的人才,只有灌嬰、曹參那樣的武夫。不得已韓信修書劉邦:「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請求自己為「假齊王」,就是代理齊王的意思。

劉邦本來就忌憚韓信,因為要倚重韓信對抗項羽不得已才交給韓信一定的兵權。韓信在東邊平定齊國之時,劉邦在廣武被項羽射中了胸部,後來圍鍾離昧未果又被項羽反戈一擊被迫退走險阻,一心盼望著韓信擺平齊國之後來救援他。看到韓信的書信,不由勃然大怒,當著使者的面大罵。旁邊的張良連忙踩了一下劉邦的腳,提醒他局勢危機,不如好好對待韓信,讓他守住齊國。如若齊國發生變故,形勢會更加不利。

劉邦工於心計,立刻明白孰輕孰重,馬上改口說:要當就當個真王,幹嘛要當假王?於是派張良為特使,帶著印綬來到齊地,封韓信為齊王。張良走時又帶走了韓信的大部分兵力到滎陽和項羽決戰。

張良彩像,清人繪。(公有領域)

後人大多認為韓信的悲劇起始於這次自請封王的舉動。持這種觀點的人忽略了劉邦和韓信最根本的性格,只看到某一節點上的表面現象。首先,設立齊王是形勢的需要。劉邦看不到這點或不願意想到這點,韓信直言上書是忠臣之舉。那麼誰適合在齊地主政呢?韓信在齊地連打勝仗,聲望如日中天,除韓信之外,確實沒有任何人可以穩定齊地的局勢。其次,韓信為劉邦立下赫赫戰功,就算真的論功請賞,封他為齊王,也毫不為過。第三,劉邦對韓信的嫉妒、打壓和排擠並不是從韓信封為齊王才開始的,而是從離開漢中就開始了。每次都是在身處絕境時才起用韓信,情況稍微好轉就剝奪韓信的兵權或是限制韓信的發展。雖然韓信一直以德報怨,對漢室忠心耿耿,也沒能感化劉邦。

十、武涉勸進

雖然劉邦連個王都不願封給韓信,但韓信的功勞和能力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很多有識之士看出韓信才是左右大局之人,可以一統天下。如果韓信靠向劉邦則漢勝;倒向項羽則楚贏;如果自立為王則天下三分。項羽本來自信天下無敵,看不起智謀和兵法。龍且之死給了他當頭一擊,左思右想之後,他請能言善辯的武涉前去遊說韓信。

武涉的家鄉和淮陰毗鄰,算是韓信的同鄉,素以口才見長。武涉來見韓信,分析了劉邦的為人,歷數了他種種貪得無厭、背信棄義、翻臉無情和以怨報德之舉,如此不講信義反覆無常之人怎麼能依靠呢?劉邦沒有和韓信翻臉,是因為要藉助韓信對付項羽。一旦項羽消滅了,下一個就輪到韓信了。像韓信這麼聰明的人難道一定要為漢王效力而使自己身處險境嗎?

武涉的遊說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但韓信不為所動,表達了「雖死不易(改)」的忠誠。他要武涉向項王致謝。武涉見韓信態度堅決,也只好悻悻而歸。

武涉走後,韓信的心腹蒯徹也來和他討論相同的話題。他深知韓信輕利重義,有恩必報,所以假託相面向韓信進言。他自稱受高人指點,深諳相術奧秘,從骨相、面容預測命運,一向靈驗。韓信果然很感興趣,請蒯徹為自己相面。

蒯徹讓韓信屏退左右,一語雙關地說:「只看您的面相,最多不過是封侯,而且還有危險。但看您的背,則貴不可限量。」這裡蒯徹說的「背」意指背棄漢王,「面」是相對「背」而言,意指忠於漢王。

他進一步闡述道:天下大亂之初,俊雄豪傑振臂一呼,萬人云集響應。大家的目的是推翻秦朝。現在變成了楚漢相爭,連累無數無辜之人肝膽塗地,骸骨暴露在荒野之地。項羽雖然起勢很好,威震天下,但如今受阻於成阜一帶,三年不能突破;漢王率領十萬大軍,在洛陽一帶憑藉有利的地形,一日數戰卻無寸土之功,連連敗退,他們都是智勇不足之人。如今雙方的銳氣已盡,財力空虛,百姓厭戰已久,盼望安定,但沒有可以依靠的力量。當下的情況,沒有聖賢大德之人難以平息天下的禍亂。現在兩個王的命運都掌握在您的手裡,你幫漢則漢贏,幫楚則楚勝。我願意為您披肝瀝膽,獻上愚計,就怕您不願意採用。按我的計策,最好是兩不相幫,您與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以您的聖賢才能,加上強大的兵力和齊、燕、趙、代的大片疆土,就可以把劉項兩家強制住。我們順應民意,天下人一定會來響應我們。再懷諸侯以德,以禮相待,諸侯們一定前來歸順,天下就屬於齊了。常言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秧」,請您一定慎重考慮。

韓信說:漢王對我有恩,我聽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怎能因為自己的私利而背信棄義呢?

蒯徹說:「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為誤矣。張耳、陳餘乃同生共死的刎頸至交,巨鹿之戰時因為小小誤會變成不共戴天的仇敵,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禍患生於多慾而且人心難測!將軍和漢王之間的情誼不能和張耳和陳餘當初的感情相比,而和漢王之間的誤會卻遠遠超過了他們之間的矛盾,為什麼堅信漢王不會加害於您呢?有言道:野禽盡,走犬烹;敵國破,謀臣亡。從前大夫文種復興了被消滅的越國,幫助勾踐坐上霸主的地位,自己卻落得功成身亡。這兩個例子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我聽說勇猛有謀使君主畏忌之人自身是危險的,功勞蓋世的人得不到賞賜。您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向西報捷,就是我所說的蓋世無雙的功勞和天下無二的謀略,如果去歸附項羽,他也不敢信任您;如果歸附漢王,漢王也必然心存顧慮,您還能去歸附誰呢?處於人臣的位置上,功勞卻比誰都高,您很危險了!」

韓信止住了蒯徹的話:「先生不要說了,我好好想一想。」

過了幾天,蒯徹看韓信沒有動靜,又去遊說:「善於聽取意見是成事的條件,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是成功的關鍵。時機易失難得。請您一定要仔細體察。」韓信始終不願意背叛漢國,蒯徹深知事關重大,如果他們的對話泄露出去絕對是滅門之禍,於是佯狂為巫,逃離他鄉。

韓信始終沒有自立為王,最後的結局真的印證了武涉所說的「項王今日亡,則次日取足下」的預言。後世人對此評議頗多。許多人不能理解韓信「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的心胸,把他輕生死重然諾的行為貶稱為「愚痴」,也有後人說韓信的蓋世才華只在軍事方面,在政治上則遠非劉邦的對手。其實韓信在戰場上的勝利靠的並不是兵多將廣,往往是處在絕境或弱勢中以非凡的智謀取勝。這種智謀不僅需要細緻入微的洞察力和審時度勢的精準判斷,也需要超越常人的果敢和氣魄,這種智慧用在哪裡同樣也是無人可與之抗衡的。韓信不為之也!

這就是歷史的韓信!

漢高祖劉邦。(大紀元製圖)

老辣多疑的劉邦其厚顏無恥的程度古今歷史鮮有出其右者,並非智力膽識有過人之處。事實上,楚漢戰爭的所有重大成果都是韓信打下的,劉邦最大的業績就是把別人的功勞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裡而已。#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分享
         
Tags: 千古英雄
MF

MF

Related Posts

蔣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51) 中共對蔣的誣衊

April 30, 2021
1967年9月習仲勳在西北農學院被批鬥(維基百科)

習近平的父親留下的四大遺產

April 30, 2021
Next Post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中國篇》(10):邪靈篡位 文化淪喪(下)

共產主義目的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中國篇》(11):以〝恨〞立國 國已不國(上)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中國篇》(12):以〝恨〞立國 國已不國(下)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按日期瀏覽

December 2020
MTWTFSS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Nov   Jan »

最熱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2 months ago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4 months ago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5 months ago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6 months ago

迫害加劇

6 months ago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7 months ago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7 months ago

片尾曲:真的相信

8 months ago

最新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迫害加劇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薇羽看世間

© 2020 薇羽看世间.

Navigate Site

  •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Follow U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Shop
  • 精彩評論
  • 文明之光
  • 熱點新聞
  • 讀書時間
  • 以史為鏡

© 2020 薇羽看世间.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