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曼
為甚麼教室裡傳來寶寶「哇哇」的哭聲?原來這是台灣桃園壽山高中的健康護理課,老師為了讓學生懂得父母養娃的辛苦,並教導他們要對兩性關係負責的概念,從數年前開始實施的「電子嬰兒」護理課。
每個學生都可以為自己的「寶寶」取名字,設定個性、喜好,雖然是電子嬰兒,但老師要求學生們要把它當作自己真正的寶寶一樣來對待,因為電子嬰兒也是有生命的哦。
據了解,這是壽山高中的健康護理教師蔡秉兼為了落實生理教育而推行的實踐課程。因為成效顯著,現在已成為該校1年級的必修課程,而且已經推行7年之久。
因為傳統的生理教育課程,常常是收效甚微,學生們會覺得枯燥乏味而提不起興趣。所以蔡秉兼老師想透過照顧電子嬰兒的實踐課程,傳遞正確的生理知識。
學生們剛開始抱著嬰兒回家時,就像父母從醫院抱著自己的小孩回家一樣的開心。滿滿的期待之後,經過一晚的摧殘, 漸漸搞懂原來剛出生的嬰兒是個小惡魔啊,常常在半夜裡哭鬧,還要餵奶,真是忙得手忙腳亂。但是很多學生還是表示非常愛自己的寶寶。
照顧電子嬰兒的難度和照顧真寶寶是差不多的,他們都很脆弱。也有很不幸的事情發生,有位學生的寶寶只活了24小時。這個寶寶的小媽媽表達了對自己寶寶最真實的愛意~「撒嬌的時候真的很可愛,很想把你吃掉,昨天你關機的時候,多希望你還可以再叫一聲呢,再見了蕃薯 ,我會很想你的。」
電子嬰兒除了不能洗澡外,其他方面都跟真的嬰兒差不多,它們會在不舒服的時候哭鬧,餓了要喝奶奶,半夜還要換尿布。
在剛開始帶寶寶的時候,寶寶的哭鬧還真的會嚇到許多學生,他們不知道寶寶為甚麼要哭,也不知道如何讓寶寶停止哭泣。
常常是家裡的大人教會學生們照顧寶寶的技巧,等最後學生們學會安撫寶寶以後,真的讓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經過這堂生動的健康護理課,讓許多學生開始懂得感謝父母,要知道,只照顧電子嬰兒一個晚上就已經累壞很多學生了,很難想像爸爸媽媽是如何把自己拉扯大的。
「養兒方知父母恩」,照顧寶寶真的很辛苦,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考慮寶寶,真切的讓學生們了解,小時候父母是如何照顧自己的 。不僅如此,電子嬰兒也給父母和孩子之間搭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
父母真的很偉大,他們付出愛和陪伴讓我們不斷長大,真的從此倍加感恩~
–轉自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