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到西地形逐漸複雜險峻,中國的西部一直是眾多探險愛好者試圖征服的神秘領域。
在中國的最西邊邊陲之上,有一塊禁止踏足的區域,外形細長,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盛極一時;但如今卻少有人煙,遊客甚至比世界之巔喜馬拉雅山還要少。帶著神秘感的瓦罕走廊,究竟為何被稱作是「能夠牽動世界的神經」?
神秘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之中,連接四國,其東側是中國,西側是阿富汗,南側是巴基斯坦,北側是塔吉克斯坦,全長四百公裡,其中一百公裡處在中國境內,剩餘三百公裡處於阿富汗境內,這一區域因為海拔高、氣溫極低以及常年大雪封山的惡劣氣候條件,導致了此地人煙稀少的現狀,更是讓無數遊客止步於此。
為甚麼稱之為「瓦罕走廊」,這其實都源於其特殊的地形環境,瓦罕走廊受到興都庫什、喀拉崑崙和帕米爾三條山脈守護,在山脈高聳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通道,形似走廊因此得名。
瓦罕走廊實際本是中國領土。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英兩大帝國為爭奪中亞地盤權利,開始不斷進行各自的領土擴張。
但為了避免衝突,兩國將瓦罕走廊定為「戰略緩衝地帶」,同時根據兩國的協議,決定將該區域贈予阿富汗,也就有了現在中阿各佔一部分瓦罕走廊的情況。
事情講到這裡,能夠發現瓦罕走廊並沒有甚麼重要戰略意義,最多也就是一塊「戰略緩衝帶」的作用,而這種地緣作用也僅僅限於中亞地區,為何能夠牽動全世界的神經呢?
瓦罕走廊——最後一片淨土
之所以瓦罕走廊可以牽動全世界的神經,全部都源於阿富汗這個國家。阿富汗位於中亞,與中國相接,與其他中亞國家一樣,成為了帝國相爭的苦難國家。
1979年,正處於冷戰時期的蘇聯為了擴張中亞勢力,大舉入侵阿富汗。美國自然不可能任由蘇聯單方面行動,阿富汗在美軍的支援之下與蘇聯開戰。
這一仗打了十年,蘇聯戰敗,阿富汗舉國歡慶,本以為和平與自由之光即將灑滿阿富汗國土之上,但迎來的卻是軍閥林立,內戰不斷,無數平民百姓因此流離失所。
「基地組織」、「塔利班」等等恐怖組織的出現,更是讓本就破爛不堪的局勢雪上加霜。
2001年,美國以反對恐怖組織,恢復區域和平為理由拉開了阿富汗戰爭的序幕。這一戰爭持續了十數年,直到美國宣布自阿富汗境內撤兵。
正是因為這一次次的戰爭,阿富汗早已滿目瘡痍,舉國上下無一片淨土。但出人意料的是,瓦罕走廊卻成了阿富汗境內的最後一片淨土。
或許因為這裡生存條件惡劣,並不是一塊適合駐紮的區域,更主要因為瓦罕走廊不在塔利班手中,受北方聯盟控制。因此戰火拼未延伸到這裡。
況且中國自始至終也沒有開放過此區域,並加設崗哨,加強了中阿邊境的控制,即使有人進入該走廊也如進入「死胡同」,想出來都難。因此,阿富汗瓦罕走廊得以現在般平靜。
這樣一片淨土象徵著阿富汗最後的倔強,也是阿富汗整體國家安全乃至中亞安全的最後底線,說其「能夠牽動全世界的神經」並不過分。
恐怖組織的滲透
阿富汗是「塔利班與」基地組織「的老巢,儘管打著恢復和平的名號,但仍有無數阿富汗平民因為恐怖襲擊而受到牽連,同時這種恐怖襲擊甚至影響到他國的國土安全。
雖然說美國通過阿富汗戰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阿富汗境內的恐怖組織,但因為這些恐怖主義憑藉極端民族主義已經吸引了不少後來者加入,並且在阿富汗仍有不少殘黨存在。
瓦罕走廊作為最後一片淨土,且地理位置特殊,如果開放或者失守,恐怖組織極有可能通過此處向周圍國家進行滲透,進而影響中亞甚至整個亞洲的安全形勢,所以必然不可所以開放。
毒品氾濫
恐怖組織如果是阿富汗的第一個標籤,那麼」毒品「或許就是第二個。世界上有著三大毒品源頭,分別是金三角、金新月、朝鮮。其中的金新月就是阿富汗,並且是公認的全球最大毒源地。
而這一切也要歸因於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那場戰爭。美國曾經對阿富汗(基地組織)的支援亦是如此,美國支援的武器之中有著一種名為」毒刺肩扛式「的新式導彈,這種導彈威力強,且裝備方便,一時間成為了基地組織的主力武器,本想半價購買,但美國執意要求阿富汗(基地組織)全資購買,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被逼無奈之下基地組織萌生了種植罌粟的想法,恰巧阿富汗的區域氣候特別適合養殖罌粟,便開始大規模種植罌粟,這也就有了」以毒養戰「的傳統。
這種傳統讓阿富汗越來越多的軍閥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潤,直到美國接管阿富汗,這種勢頭仍然沒有減弱,畢竟現在的阿富汗仍然沒有做到真正的獨立自主,國家對於毒品的管理也可以用時軟時硬來形容,所以說阿富汗的治毒之路仍任重道遠。
而瓦罕走廊的天然地理條件,如果用來走私毒品必然也會是一條」便利之路「,甚至會助長毒品外流的勢頭,而毒品的危害絲毫不亞於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的侵蝕,,所以瓦罕走廊自然是牽動全世界神經的重要位置,不可隨意開放。
–來源:墨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