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9日刊發習近平在本次中東歐峰會上的講話全文,除毫無新意的官樣文章外,習近平表示願意在新冠疫苗方面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希望加快以匈塞鐵路為代表的“壹帶壹路”建設,並承諾在5年內從中東歐國家進口累計價值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
觀察人士說,如果考慮到北京的承諾向來難以兌現這壹點,習近平通篇講話可以用毫無意義來形容。
中國與中東歐峰會自2012年起每年召開,又稱“16+1合作”,2019年希臘加入後擴大為“17+1”。這壹峰會壹向被視為中共打著經貿合作的幌子滲透中東歐的大門。
本屆峰會引人註目的壹點是,習近平打破了壹直以來的規矩,免掉李克強的“會議主持”,改為親自上陣。
去年中國與中東歐峰會召開前,就傳出消息指,這屆峰會的開幕會議將改變8年來壹直由中共國務院總理主持的慣例,改由習近平主持,習還將發表主旨演講。
之後受新冠病毒沖擊,峰會被延至今年2月9日,並改以視訊方式進行。
觀察人士認為,對北京來說,中東歐國家在經濟、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價值有限。而且受對抗中共這壹國際大勢的影響,在本次峰會召開前,成員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羅馬尼亞已決定回絕中方邀請,最多派遣較低級官員與會,但面對對方冷遇,習近平仍堅持上陣,主要是為全面掌權,進壹步架空李克強。
習近平若想連任,勢必趕在中共二十大前不斷集權,也因此會打破種種中共為分享利益蛋糕而設的政治規矩。這很可能會在中共高層激起更激烈的內鬥。
—明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