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Thursday, March 30, 2023
  • Login
薇羽看世間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薇羽看世間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敦煌尋夢之八】雕鑄靈相 圖寫真形

by MF
February 13, 2021
in 文明之光
Reading Time: 3min read
0 0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微信分享
分享
         

作者:蘭音

【敦煌尋夢之七】會講故事的石窟壁畫

推開石窟厚重的大門,流光溢彩的佛國世界撲面而來。西方的古老藝術、中華王朝一千多年的文明,都將自己最虔誠和精純的技藝獻給神佛,演繹出舉世驚歎的人間聖境。凝望那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畫,我們似乎達到了與神明最近的距離。

當佛陀、菩薩、飛天、佛弟子們悄然換上清秀含蓄的面容、披上寬衣博帶的漢服,當塑像上的裝飾越來越華麗精美,當壁畫上的線條越來越豐富流暢,歷史的軌跡已從魏晉、南北朝逐漸走到大分裂的尾聲。一個久違的大一統王朝——隋朝,即將為神州大地帶來全新的風貌。

隋文帝楊堅力行節儉、勵精圖治,終於在亂世之後開創了開皇治世。同時,他對佛教推崇備至,舉國上下大興佛事,也讓佛法的弘揚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荒漠中的敦煌石窟,也因為這位崇佛的皇帝,呈現出更為壯美輝煌的神采。

崇佛天子

考察隋文帝的身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與佛教深厚的淵源。西魏大統七年(541年),一片紫氣充溢在馮翊(今陝西大荔縣)般若尼寺的殿堂間,隋文帝就在這瑞相中降生了。神尼智仙不請自來,為他取乳名「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並親自撫養他長大。

隋文帝楊堅像。(公有領域)
隋文帝楊堅像(公有領域)

隋初的帝國,久經戰火之苦,在開國的十五年前,北周武帝強行「滅佛」,強迫僧尼還俗,北方佛寺、佛經暫遭損毀,盛極一時的中原佛教因而趨於衰微。隋文帝在統御國家的第一年(581年)便大力扶植佛教,重振禪風。他准許了僧人曇延的請求,敕度一千多名僧人,開復興佛教之先聲。

此後,隋文帝不僅將前朝廢棄的佛教遺跡加以保護、修繕,而且在全國興起大建佛寺、造塔立像、抄寫佛經的崇佛熱潮。開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下詔,於各州縣建立僧尼寺各一所;十三年,下詔在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並賜田莊;二十年,他下詔禁止毀壞、偷盜佛像。

公元601年,六十歲的隋文帝改元仁壽,頒發《立舍利塔詔》,敕令全國三十州立舍利塔,遣沙門三十人,奉舍利子前往各州安置。其中釋智嶷奉詔送舍利至瓜州的崇教寺,隨後在該寺起塔。崇教寺乃是隋官寺,也是管理莫高窟的機構。此後,隋文帝又先後兩次頒布造塔詔令。

他還倡導義學,邀請海內外高僧赴長安講學。長安城從此名僧雲集,開壇講經、譯經弘法成一時盛況。民間的佛教組織「邑」也從衰微走向興盛,並自發組織寫經、造像等活動,一直延續至五代時期。

在隋文帝的倡導下,文帝一朝共計造塔百餘座、大小造像十萬多身,寫經十三萬卷,極大地推動了隋朝佛教的復興和發展。隋煬帝即位後,延續崇佛政策,曾修繕佛像十萬多身、鑄刻新像三千多身、度僧尼一萬六千餘人。他還設立大型譯經館,延請高僧入館,譯經、講經、教授梵文。

隋朝皇帝對佛法的崇尚,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更重要的是,隋煬帝繼承了漢代以來的富國之道,即打通絲路、經營西域。他在河西張掖一帶召集西域二十七國使節,舉辦史無前例的國際大會盟,加強了中原與西方的交流。

這一舉措不僅讓河西走廊重現昔日的繁華,更迎來敦煌石窟新的高峰期。隋朝短短三十七年國祚中,莫高窟上聲聲斧鑿從未停歇,重修與開鑿的洞窟多達九十四個。崖面上的星星點點,也逐漸匯聚成一片漫漫銀河。這一切,都為隨即而來的大唐盛世以及敦煌佛教的全盛時代埋下有力的伏筆。

形神兼備

大一統王朝下,南北方文化交融,也促進了南北佛教互相融合,漸趨統一,從南義北禪轉向禪理並重、定慧雙修的特點,不僅注重修禪觀像,而且重視佛教義理。同時,具有「普渡眾生」思想的大乘佛教開始興盛。由於敦煌與中原地區的聯繫日益密切,大乘佛教的經書,比如《涅槃經》《彌勒經》《藥師經》《法華經》等,也流傳到了敦煌。

隋文帝曾在一封詔令中寫道,崇佛造像,乃是「雕鑄靈相,圖寫真形」。此為敦煌莫高窟的隋代第427窟內的佛塑像。(公有領域)

因而,敦煌洞窟的造像繼續流行禪修觀像,開鑿中心塔柱窟,同時不斷變化形態:多將方形塔柱改為須彌山式的倒塔形;繼而取消倒塔,改為佛壇式;而後改為正(西)壁或三壁開龕的覆斗頂或人字坡方形窟。洞窟的形制逐漸向中式傳統的殿堂窟演變。

塑像方面,隋代石窟以群塑為主,多以佛陀為主尊,二弟子、二菩薩或四菩薩為脅侍,從三身增至七身為一組,蔚為壯觀。而壁畫方面,本生、佛傳故事畫逐漸減少至消失,而體現大乘佛教教義的「經變畫」初具形態。經變畫,即用畫像形式解釋佛經內涵。

隋文帝曾在一封詔令中寫道,崇佛造像,乃是「雕鑄靈相,圖寫真形」[1]。這八個字,既概括了雕塑與繪畫是主要的造像形式,同時道出中華造像藝術的美學境界——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帝王的藝術主張,也隨著暢通無阻的絲綢之路傳到了敦煌。

因而,隋朝石窟的造像技法更加純熟,外形更合乎真實的人體比例,神態、韻味也更加鮮活靈動。神像細部的處理更為精緻繁複,比如衣褶從階梯式發展成貼體流暢的紋路,胸、臂處添加多寶瓔珞妝點,愈顯富麗萬方。

此為敦煌莫高窟的隋朝第420窟。(公有領域)

三龕殿堂:莫高窟第420窟的中原氣象

這是一座建於隋代中期、布局規整、塑繪精緻的石窟。由於隋代大部分雕塑作品殘損,經後代重修而改變了原貌,第420窟卻是其中保存最好、最經典的一座三龕覆斗頂窟。北、西(主)、南三面開龕造像,主龕是外為方形、內為園券的層龕,是隋代石窟的新樣式。主龕內塑有一佛、二弟子與四位脅侍菩薩,但是空間寬敞,富有層次,群像排列亦無擁擠之感。龕外兩側,上部對稱繪有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即「維摩詰經變畫」,下部則是聽法弟子與供養菩薩像等。

南北兩壁各開一座方形淺龕,塑有一佛、二菩薩塑像,與主龕一同構成隋朝最典型的「三佛」[2]題材。龕外繪製密密麻麻的千佛圖,這是石窟中常見而壯觀的景觀。佛像以四身或八身為一組,每身各不相同,色彩交替循環,形成斜向的條條光帶。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猶如壯觀宏闊的波浪,為平面的壁面賦予無限動感。

本窟的窟頂呈倒斗形,即「覆斗頂」式。這是石窟藝術進入中華後的新創造,四面斜坡可分散上方重力,使得洞窟的結構穩固、空間寬敞,成為莫高窟營造史上最受歡迎且延續不斷的樣式。窟頂的中心仿照中原建築的方形藻井進行裝飾,重重方形施以忍冬、兔子、飛天等吉祥紋飾,中心為蓮花,色彩以黑、褐、赭紅為主,看上去古樸而大氣。

另外,第420窟取消了中心塔柱,整體呈方形,更接近中式的殿堂式建築,說明敦煌石窟已經在向唐朝最流行的「殿堂窟」過渡了。

此為敦煌莫高窟的隋朝第420窟的脅侍菩薩(左)與阿難像(右)。(公有領域)

再來欣賞石窟主龕的細節,首先是釋迦牟尼坐像。佛陀身著袈裟,衣服層次較多,仍能看出服飾下的身形結構;衣紋簡潔,隨肌肉起伏有了深淺疏密的變化。從色彩來說,袈裟以土紅作底,另用石青、石綠描繪出袈裟的紋樣和邊緣,裡衣亦有圓形或菱形的紋樣,顏色對比強烈,與北朝簡素之風大異其趣。袈裟的領口、袖口、垂裳、花紋邊緣都有細緻的貼金裝飾,讓佛像更加璀璨華美。

兩側的弟子像各具神采:大弟子迦葉老成持重,臉上布滿皺紋,肋骨根根分明,凸顯其苦行僧的形象;小弟阿難稚氣未脫,臉龐渾圓柔和,一手握蓮花,一手靈巧地抬起,透露出青春可愛的氣息。兩人的服飾較為簡約,但迦葉的袈裟繪滿彩色棋盤格紋,阿難的袈裟是紅綠撞色的設計,色彩繽紛明快,令人矚目。

最外側的四身菩薩,面容潔白如玉,看上去清秀文靜;身軀勻稱圓潤,著長裙,配戴瓔珞、手鐲、臂釧等配飾,跣足立於蓮台上,給人以溫和親近之感。

龕中的佛光彩繪以藍、綠、黑、白等色彩交替布局,氣氛莊嚴恢宏。其紋飾在整個窟中最為繁複華麗。龕楣處,外層為連續火焰紋,內層為蓮荷忍冬紋,中間以聯珠紋隔開;佛陀的頭光以大蓮花為中心,其外層與背光內層皆是一圈化佛,再外圍是裝飾著帶狀的蓮花紋,背光最外層畫著與龕楣相同的火焰紋。遠遠望去,火光熊熊,幻化出大千世界,層層疊疊無窮無盡,佛法的玄妙與威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欣賞幾座別具特色的隋代洞窟。

此為敦煌莫高窟的隋朝第302窟的中心塔柱。(公有領域)

倒塔形窟:象徵須彌山的姊妹窟

第302窟與第303窟形制相似,通常被認為是姊妹窟,最醒目的是中心塔柱的變化,不再是簡單的方柱形,上半部變成了上寬下窄的圓形七級倒塔狀,模擬須彌山形,每級原有影塑的千佛像;中部塑有四條神龍,托舉倒塔;下半部仍是方形塔柱,上層四面開龕塑像。

須彌山,由梵文翻譯而來,意為寶山,乃是佛教文化中的宇宙中心。根據佛經解釋,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高(約1,082,000公里),水下亦有八萬四千由旬深。以須彌山為中心,層層世界或空間呈同心圓狀圍繞著須彌山,形成了「宇宙」。我們生活的地球屬於南贍部洲,位於須彌山的南部。

須彌山圖式在印度、中亞與漢地都有遺存,而中華文明將其更加本土化了。比如把原本的倒三角或「X」形變成近似「工」字形,環繞的長蛇演變成盤龍。隋朝的這兩座石窟,就是須彌山式石窟的經典之作。

兩座石窟的前室窟頂均為人字坡形,繪製連環畫樣式的橫幅長卷故事圖或經變圖。第303窟的經變圖為上下兩段「之」字形的大型長卷,場景更為豐富多彩,氣勢更為磅礴壯麗。

在第302窟的塔柱底層,有供養人像及發願文,有「開皇四年」紀年,因而可推斷兩窟建於隋代初期,因此保留下較多的北朝特點。

中心佛壇:獨一無二的莫高窟第305窟

該窟建於開皇五年,主室中央無塔柱,卻設有一座方壇,壇上有一佛四弟子的清代塑像,牆壁開龕造像,形成了中心佛壇窟與三龕殿堂窟相結合的獨特樣式,在莫高窟中僅此一例。

另一處特色是窟頂的斗四藻井,蓮花井心,玉佩流蘇、羽葆垂幔垂於四坡,繪製出巨大的華蓋式幔帳,將整個窟室裝扮得富麗堂皇。外圍四坡,東西相對繪有西方的摩尼寶珠,南北相對,繪有東王公、西王母出巡圖。

仰望穹頂,但見旌旗飄揚,飛花漫天,龍車鳳輦風馳電掣而來,飛天神獸穿梭於流雲香花之間,東西方的神明在方寸之地相會,形成一個滿壁風動、生氣勃勃的天國世界。

此為敦煌莫高窟的隋朝第244窟主室。(公有領域)

下啟盛風:緊湊莊嚴的莫高窟第244窟

這座石窟建於隋末,整體構造是覆斗頂式殿堂窟,三面牆壁塑有盛行的「三佛」群像。主室面積狹小,僅有約四平方米的內部空間,塑像卻有十一身,而無擁簇之感,盡顯建造者之匠心。

由於捨棄佛龕,造像沒有高度限制,佛像加上佛壇可高達四米,線條、比例更符合人體,既有頂天立地之氣勢,又不無豐腴厚重之觀感。壁畫主體以簡潔的說法圖代替了滿幅的千佛圖,視覺上更加疏朗開闊;環窟的飛天也從早期的「V」字形漸趨於「一」字形,更為清新舒展。@*#

註釋:
[1]出自《隋書‧高祖下》。
[2]三佛,是大乘佛教的崇拜對象,有「橫三世佛」、「豎三世佛」之分。前者以空間劃分,分別是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與西方阿彌陀佛;後者以時間劃分,分別是過去燃燈佛、現世釋迦牟尼佛與未來彌勒佛。


分享
         
Tags: 敦煌石窟預言
MF

MF

Related Posts

三星堆2021年新出土的黃金面具殘片(視頻截圖)。

「神話」就是神的話?三星堆開啟新視角

April 28, 2021

古希臘神話中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April 28, 2021
Next Post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從《清明上河圖》看時代風華(下)

金字塔

無所不在的金字塔(11):美洲──瑪雅金字塔(二)墨西哥

漢代始有年終獎 皇帝「臘賜」紅包相當豐厚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按日期瀏覽

February 2021
MTWTFSS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 Jan   Mar »

最熱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3 months ago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6 months ago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6 months ago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7 months ago

迫害加劇

8 months ago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8 months ago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9 months ago

片尾曲:真的相信

10 months ago

最新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迫害加劇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薇羽看世間

© 2020 薇羽看世间.

Navigate Site

  •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Follow U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Shop
  • 精彩評論
  • 文明之光
  • 熱點新聞
  • 讀書時間
  • 以史為鏡

© 2020 薇羽看世间.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