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壹久,面對未知的苦難,許多人都會本能地選擇逃避:逃開種種不確定,逃避可能的麻煩,逃避各種艱難,並自以為聰明地繞開了最根本的問題。
但到頭來,總有壹天我們會發現自己沒資格年輕了。就算玩再多的娛樂、遊戲,再怎麼麻痹自己,該承擔的,都是逃無可逃。
有個銀行職員,在櫃臺工作5年,重復的任務讓她覺得很無趣,卻又提不起勇氣轉換跑道,只因她曾經寫了履歷,找工作被拒絕過。所以她面對換工作的念頭,整個人都充滿了恐懼。
結果為了躲避銀行枯燥的工作,她竟然裸辭在家。整整兩年,就這樣機械地虛度著時間,沒學新東西,也不想去了解其他行業,就因為害怕失敗,她連壹封簡歷都沒寄出來。只要覺得稍微有點難度的工作,她就會馬上打退堂鼓。
雖然想回到老東家,但怕同事說閑話,怕丟面子,甚至害怕對以前的工作都感到生疏做不好,所以她根本不敢回去。
就這樣惡性循環,越拖越是焦慮,年齡也越來越大,存款卻越來越少,工作資歷毫無累積,最後不得不硬著頭皮找工作,面臨的只剩屢屢碰壁。這讓她每天都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充滿對生活的無力感。
本來只是壹點小考驗,但越是逃避,到頭來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苦難。
當我們陷入恐懼時,就無法看見現實。因為害怕而逃跑,壹退再退,到最後無路可逃,只能更慘。若壹開始能勇於面對,反而過得舒服壹點。
面對困難 遠比自己想得簡單
另外有個網友在壹家創業公司工作,因為業績不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崗位做了太久,她早就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來。但重感情的她,又怕辜負別人的期待,影響同事關系,所以拖了半年不敢辭職。這段時間,她每天不想和人說話,心情特別抑郁,常莫名流淚。
有壹天,她實在受不了這樣的自己,便鼓起勇氣提出辭呈。這樣壹做,才發現原來“辭職”這兩個字,可以說得這麼簡單。
心態調整回來後,不到壹星期,她就找到了壹份新工作,每天笑容滿面,渾身的幹勁。不但如此,從前的同事、主管,還會找她聊天、聚餐,與她分享彼此工作的心得。
面對困難,就總會有驚喜。要嘛就多堅持壹秒,不然就幹脆轉彎,只要別後退,前方總是柳暗花明又壹村。所謂的無能為力,常常只是自己嚇自己,若能往前邁壹小步,就會發現有翻倍的收獲。
選擇逃避,就壹直是輸家。唯有面對,才是贏的第壹步。憂慮未來而逃避,是最蠢的做法。正因為越擔心,越不想受罪,才越該把勇氣拿出來,跨越自己心裏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