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Wednesday, March 29, 2023
  • Login
薇羽看世間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薇羽看世間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中國黃曆曆法中蘊含着智慧: 您知道黃曆新年原本不叫春節吗?

by MF
February 18, 2021
in 文明之光
Reading Time: 2min read
0 0
0
(明德網)

(明德網)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微信分享
分享
         

作者:李依蓮

老黃曆查詢中國古代曆法還包括日、月、五星的運動,位置的計算;昏、旦中星和時刻的測定;日、月食的預報等等。就某種程度來說,中國古代的曆法就是一種編算天文年曆的工作。它包括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許多重要內容,是古代科學觀察和研究的結晶。

宇宙中日、月、星辰的互動,對人可產生什麼影響,古今學者都認為,所有的宇宙運動都會不同程度的作用於地球生命,從而在地球生命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日、月、星的運動中,蘊藏著萬物消長的規律,寓含著深奧的物候原理。因此,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中,離不開日月星的運行,而中國古代的曆法正是為這種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時空背景。

黃曆與中國傳統節日:您知道嗎黃曆新年它原本並不叫春節,春節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共當局給新年起的名字,《解體黨文化》一書曾有介紹,「中共建政之後,開始認為『皇曆』代表了傳統社會的統治秩序,並且其中有很多與預測學、風水等有關的內容,於是廢止了『皇曆』」;「1949年9月27日,中共商量奪取政權後建政事宜,將『正月初一』改為『春節』」。而黃曆正月初一,它原本叫元旦, 「元」是開始,「旦」是指天亮,意思就是新開始的一天。

新年即是新的一年,在中國文化裡指一次新的二十四節氣的輪迴,而一年中順應二十四節氣有了很多傳統節慶活動,比如清明裡人們會外出踏青,追憶先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在五月五初五的端午,人們會佩戴香囊,防止五毒;一年過半的秋分前後會有中秋節,人們也會望月抒懷,圓月當空,想著還沒有團圓的親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遙望故鄉,希望親人好友「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在冬至的這一天裡,人們會吃餃子希望不會凍壞耳朵,能夠保暖地度過這個冬季; 很多民俗節慶活動從古延續至今。

中國文化裡這些傳統節日背後蘊含著古人的智慧,中國古人對天體運行秩序的了解領先世界,相傳在堯舜等上古時期就有渾天儀的出現,人們早已發現黃道、赤道、地球在天體中運轉的方式。

黃曆和二十四節氣: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圖您知道嗎,它是中國的《敦煌星圖》,圖中繪製了一千三百三十九顆星星,按照一年十二個月,從一月到十二月按照不同的月份變化,將所觀測到的不同的星體位置繪製下來。

古人發現隨著地球運轉,夜空中北斗七星方位的變化,就是人間的四季交替,當斗柄指向東部就到了人間的春季,指向南部到了夏季,指向西部就是秋季,指向北部就到了冬季。

地球在黃道上圍繞太陽運轉一周為一年,根據太陽光對地球寒暑影響的變化,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是夏至,一年中白天時間是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有兩天白天和黑夜的時間是一樣長的,那就是春分和秋分。

另外四個很重要的節點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為它代表著四季的交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八個是對地球影響重要的節點。

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三百六十度平均分為二十四份,形成中國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如此循環一周為一年。

每個節氣之間相差十五度,也是十五天。在每一個節氣十五天裡,也是月亮的盈缺變化,「月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也就是月亮每十五天會從缺至圓,再十五天會由圓至缺。

每個節氣十五天裡,按照氣候的變化又分為三候,每五天為一候,比如驚蟄節氣裡,「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一年裡,一共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黃曆和順應天時的生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會順應天時秩序來安排人間的生活秩序,在《禮記•月令》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如何觀察自然,順應自然,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

1、觀.自然變化。 《禮記•月令》中詳細描述了從一月到十二月裡自然界裡的變化,比如「是月也,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意思是在這個月裡,鹿角開始脫解了,蟬開始鳴叫了,一種半夏的藥草要生長了,木槿花要開了,這些信息告訴人們要立夏了。從春到冬,《月令》裡詳盡描述了隨著節氣變更自然界裡的變化。

2、敬.自然之神。因為人生於自然之中,而這四季的交替掌管著自然界裡動物的繁衍生息,植物的萌芽榮枯,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這些自然的秩序一定是有更高的神明在掌管,於是在不同的時令裡天子會率領群臣祭拜掌管不同時令的神明。

比如在立春這一天裡,天子會親自率領群臣到東郊,迎接春神–句芒,祈求神明福佑春季裡穀物生髮。立夏這一天,天子會親自率領群臣到南郊,去迎接夏神–祝融,立秋這一天,天子率領群臣到西郊,去迎接秋神–蓐收,立冬這一天,天子率領群臣到北郊,去迎接冬神—玄冥。因為有神明的福佑,人們在這一年裡才能五穀豐登,豐衣足食。

3、與.自然相和。《月令》中還描述了人和自然如何相處,比如在春季裡,動物植物都是從幼小萌發的狀態,這時就要保護它們的生長,要禁殺伐,不能殺懷孕的母獸以及幼蟲、幼獸。

「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麋卵。」意思是說,春天狩獵的時候,國君不把所有的魚捕撈光,大夫不把所有的獵物趕盡殺絕,將士不把鳥獸的卵都給拿走,說的就是人和萬物和諧生生不息之道。

4、制.人間政令。一年中按照天時秩序,從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從天子到百姓都會順應時令秩序來勤勉勞作,保證這一年的收成。比如在立春時,天子會親自耕種,因為天子受命於天,代表上天來協管人間的百姓,所以他的言行也起到了垂範的作用。天子親自耕種來垂範天下百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人們不能懶惰,要勤勉這樣到秋季才會五穀豐登。皇帝親自耕種收穫的糧食用來祭祀上天。

在春季裡皇后也會率領宮廷嬪妃親自采桑養蠶,以此來勸勉天下女子要勤於紡織,這樣才能有充足的衣服,為家人保暖禦寒。

皇帝的親耕禮和皇后的親蠶禮一直延續到清朝,皇帝皇后親自垂範百姓勤於耕織,也形成了中國數千年來的耕織文明。

5、調.自我安養。人們會按照不同的時令變化來吃不同的食材調養身心,古人認為人體的小宇宙和外在的宇宙相對應,五行和五臟、五色相互貫通。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五臟:肺、肝、腎、心、脾,對應五色:白、青、黑、紅、黑。人們順應不同的時令來調養身心: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腎,冬養腎,一年四季調養脾胃。

黃曆中順應時令之美:《莊子•知北遊》中寫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意思是說天地之間有自然之大美,四時的交替、萬物榮枯都有一定的秩序,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從古詩詞、繪畫、器物中感受古人順應自然時,那份心靈的安和。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裡,館藏了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它依據一年十二個月的變化,繪製了人們順應天時的生活的情景。

比如一月裡人們鬧元霄的情景。二月裡杏花綻放,人們來到戶外踏青,「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月裡天氣轉暖,畫中可以看到「曲水流觴」的活動,再現了蘭亭序中,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場景。

四月裡梅子要成熟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可以看到人們雨中漫步的場景。五月可以看到人們賽龍舟的習俗。六月荷花盛開,人們或室內納涼,或在荷塘中划船採摘蓮蓬。

七月裡傳說在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見的日子,畫中描繪了閨中女子焚香設案,過七夕節的情景。八月桂花盛開,畫中描繪了親朋好友相聚,登高賞月,一起過中秋節的情景。九月菊花盛開,這個月中也有九九重陽節,人們登高臨遠,觀賞菊花。

十月正值農閒,人們在室內欣賞古器名畫,繪畫下棋。十一月植物凋謝,動物蟄伏,禮記中建議人們應多待在室內調養,不要大興土木。十二月梅花盛開,人們在院中賞梅堆雪,也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十二月令圖》為人們描繪了一個花開花落的詩意中國。

在清康熙年間還有十二月令花卉紋杯,它是清代官窯瓷器的名品,它依照一年十二個月,製成十二個杯子,每個杯身上都會有一個當月的時令花卉,從一月到十二月,比如一月水仙花,二月玉蘭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

每個杯身上的花卉旁還專門有一首相關的古詩詞,從每個杯子都可以欣賞到詩詞花卉、書法印章,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文人雅趣。

黃曆的承傳:那麼承載著中國傳統智慧的黃曆是誰創製的呢?相傳是中國人文初祖黃帝創製的,所以稱為黃曆,而後被歷代皇帝所沿用,所以又被稱為皇曆,黃曆的使用一直延續到清末。

而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傳統曆法黃曆被改名為陰曆,當局擔心人們了解到陰陽五行等道家思想,又把它改成了農曆,讓人們誤以為黃曆只是和農事有關。

而我們使用的西曆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是按照基督耶穌的誕生為公元元年,距今所過去的年數,比如今年二零二一年,就是距離耶穌誕生至今二千零二十一年。

在中國很多黨文化下的節日代替了傳統節日,如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

而中國的傳統節日被逐漸地模糊,僅僅留下了紀念的形式,人們卻很少知道其涵意及來源,比如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如戊戌變法、甲午戰爭等等,這其中的戊戌、甲午很多人不知其原本之意。

這和黃曆中干支紀年方法有關,也就是按照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個相配,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如此循環一次為一甲子六十年。

或許大家認為這種干支紀年方法距離我們遙遠,其實它我們每個中國人相關,因為後來十二地支和十二種動物相結合,也就成了中國文化裡特有的生肖年,當每個人誕生時,都有一個在那一年裡的生肖屬相,而中國人也會常常根據一個人的生肖屬相, 來推測這個人的命理秉性等等。

干支也用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上,每個​​人誕生的年月日時,用干支來計算就是他的生辰八字。古時人們希望兩個人結為夫妻,會先看這兩個人八字是否相合。

傳統的曆法中有著中國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載深厚文化,近年來被人們逐漸地認識到,人們在重溫二十四節氣蘊含的深意,以及重視黃曆曆法中的傳統節日,黃曆曆法又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野當中,比如目前美國加州通過了慶祝黃曆新年的立法,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的黃曆曆法中有著中國人對自然的認知,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人們順應這些時令秩序,來得到和自然的和諧,以及自我的安頓,體現著古人敬重天地神明,以達天人合一的傳統智慧。附靜心詩歌:《天人合一 天地合德》:

传统文化天神传
天人合一乃核心
观天之道顺天理
执天之行天道循
敬畏天地敬神明
心存善念本性纯
天地合德载万物
四时合序遵天伦
文化精粹古诗显
精炼语言和谐音
深刻领悟意境美
追求真理持正信
心源之美谓之清
抱朴归真琅清韵
修身养德济天下
关爱民生君子仁
璀璨明珠古诗词
智慧凝聚内涵深

–明德網


分享
         
Tags: 中國黃曆文明之光
MF

MF

Related Posts

三星堆2021年新出土的黃金面具殘片(視頻截圖)。

「神話」就是神的話?三星堆開啟新視角

April 28, 2021

古希臘神話中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April 28, 2021
Next Post

奇石 預知吉凶的造化

習近平動馬雲馬化騰 兩線清掃江派舖連任?

習近平下重手清洗政法系統 劍指江派上海「老巢」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按日期瀏覽

February 2021
MTWTFSS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 Jan   Mar »

最熱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3 months ago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6 months ago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6 months ago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7 months ago

迫害加劇

8 months ago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8 months ago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9 months ago

片尾曲:真的相信

10 months ago

最新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迫害加劇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薇羽看世間

© 2020 薇羽看世间.

Navigate Site

  •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Follow U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Shop
  • 精彩評論
  • 文明之光
  • 熱點新聞
  • 讀書時間
  • 以史為鏡

© 2020 薇羽看世间.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