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詩卉
這是劉夏從三亞回來的第九天。從快遞員手裡接過千里迢迢寄回來的一箱子神仙水、小棕瓶後,劉夏只高興了10秒。
算上這次買的,家裡已經有12瓶精華。
這還只是劉夏本次海南之行的一小部分戰果,「要不是箱子實在裝不下,我能買更多。」

跟劉夏一樣把「買買買」當作海南之行主要任務的人不占少數。
今年春節,#海南離島免稅店#相關話題上了四次熱搜。數據顯示,春節7天,海南離島免稅店狂賣15億,銷售額較疫情之前翻了一倍。其母公司中免股價在2020年翻了四倍,全年營收超500億。
據說,現在到三亞的遊客,10個人中有7個會到三亞國際免稅城「打卡」,人均消費10000元。
在這裡有人以半價薅走了神仙水和小燈泡,也有人把這兒稱為「線下拼多多」,海南已經成為繼雙十一後年輕人新的血拚戰場。
01
自由行變「購物游」,放個假比上班還累
劉夏講起到三亞國際免稅城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
「如果不能在早上九點半趕著第一波衝進免稅店直奔熱門櫃檯,等待你的很可能是排隊兩小時,要啥啥沒有。」

在海南,沒有任何事能讓正在度假的年輕人早上八點準時起床。
去免稅店除外。
曾經,去三亞旅遊必須住在亞龍灣才能站上鄙視鏈的頂端。如今如果住不起5000一宿的海棠灣五星級酒店,對不起,要逛免稅店必須早起。
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購物熱情,每天早上九點半都有來自四面八方、花費40+分鐘車程的遊客來這裡「朝聖」。
從外觀來看,三亞免稅城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超大號商場。可一旦進去了,沒有一個人能全身而退。

三亞國際免稅城 圖片來源:有意思報告
Dior、Chanel、雅詩蘭黛,巨大的logo一排排往你臉上呼。

那些平時在高端商場裡、一件恨不得占上一平米的貴婦護膚品,像大賣場的白菜一樣被堆在櫃檯上。所有屬於一線大牌的高級感,在這一刻被衝擊得煙消雲散。
不只是陳列,一進門所有人都在買、不只買還要排隊買的氣氛足以令人「陷進去」。
據劉夏形容,「逛免稅店的感覺就像小時候逛兩元店,甭管事先怎麼想的,一進去就變成,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買啥啥便宜。凡是打折都是剛需。」

能讓人這麼五迷三道地買也不無道理,免稅店的價格確實便宜。
就拿人氣最高的化妝品來說,
原價1540的SK2神仙水,海南賣720;原價1800的雅詩蘭黛小棕瓶(100ml),海南賣625;原價賣350的YSL小金條,海南196,原價340的倩碧黃油200齣頭就到手……
「便宜是真便宜,買不買得著得看命了。」劉夏總結。
一方面熱門產品/色號經常斷貨,另一方面免稅城的打折活動是隨機的,加之各種優惠滿減,要薅到優質的羊毛,不只拼體力,拼運氣,更拼智力。
「一輩子兩次智力巔峰,一次是在高考數學考場,一次是在免稅城。閃購七折、三件八折、買三送一、積分抵現、優惠滿減、件數限額……不做攻略到這就想省錢的都是耍流氓。」

劉夏的省錢帳單
一進免稅城深似海,從此玩樂是路人。不只是在免稅城裡燒腦,可以說只要動了省錢的心思,整個假期都得搭進去。
當劉夏爸媽站在天涯海角揮舞絲巾的時候,劉夏坐在礁石上比價;
當結束一天疲憊躺在床上本應美美睡上一覺的時候,劉夏默默打開APP,想著還能薅點啥;
當爸媽坐在火鍋店品嘗椰子雞的時候,劉夏毅然決然抄起一份德克士坐上了去海口的火車,據說那裡的免稅店更便宜……

「這假休的,比上班累!」劉夏感嘆。
02
免稅店裡翻車,薛定諤的省錢
本次海南之行,劉夏買買買花了3萬元。
在經歷了機場滿載而歸的片刻驕傲後,盯著這一堆「戰利品」,竟有種說不出的事後空虛的心情。
其實劉夏的空虛主要是從表妹無意間問起「資生堂的乳液是不是買貴了」開始的。

原來,免稅店APP上的秒殺價比店裡還便宜,這讓原本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劉夏一下清醒過來。
經過一頓研究,劉夏發現,雙十一、618等電商大促、甚至是海淘APP的日常價格都比免稅店便宜。
「免稅店保真啊!」劉夏安慰自己。
然而,當劉夏發現自己以超低折扣搶到的護膚品保質期只剩6個月時,徹底不淡定了。
如果在專櫃,大概率會了解下產品本身,再思考是不是真的需要;在免稅店,買東西太盲目了,很多都是囤貨,還會因為便宜買超大瓶或套裝,最後用不完送人或乾脆放過期。綜合算下來跟專櫃價格差不多。
「避免瞎買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去免稅店前清點一遍存貨,你會發現手頭存著再長十張臉也用不完的東西。」
免稅店給劉夏的另一個不好的印象就是提貨難。
「不能即買即拿就沒有購物的滿足感,刷半天卡買個寂寞。而且提貨也麻煩。」
政策規定,免稅店買完得離島才能在機場/港口/火車站提貨。
如線下購買,三亞離島需提前6小時完成購買,海口離島提前24小時;
APP購買,三亞離島需提前12小時,海口需24小時,博鰲需40小時。
這就逼著你必須提前購買才能確保這些商品能準時運送到各個口岸,「但活動不等人啊!一共七天假期,眼看要走了,來個更低折扣的秒殺買不買?」
不只提貨時間,排隊取貨也很費勁。

工作人員還是用著最原始的取貨方法——拿到訂單後在一個個貨架上找貨。
飛機起飛前90分鐘才可以開始提貨,一旦去晚了,再趕上人多排隊的話,那叫一個心急如焚。
「我朋友買的迪奧999,提貨的時候沒來得及看,到家發現給的666……」劉娜無奈地說。
不只劉夏,在社交網絡上,年輕人對免稅店的服務吐槽聲不斷。
「在三亞免稅店買的ipad有幾道劃痕,給售後寄回去了十多天還不給我退錢。」
「在海南cdf會員海南購上補購,收到的紫蘇水是壞的,打客服電話很久都沒人接。」
「售後效率就是沒有效率,真有問題,退貨不如認命。」
03
國內免稅還能火多久?
其實,近幾年隨著境外游爆火,我們對免稅店早已不陌生。
海南之前是韓國。
2019年,中國遊客赴韓免稅消費額高達1058億元。沒買過/找人帶過韓國免稅化妝品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精緻的打工人。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韓國免稅店直接從「印鈔機」,變成了「鈔票粉碎機」。與之相反,海南的免稅店卻在疫情後一路高歌。
但問題是,這波疫情的紅利還能持續多久?當疫情結束,暫閉的國門重新開啟,大家可以自由買買買了,還有多少人選擇海南?
據統計,2020年海南離島免稅一年銷售額超300億,但疫情之前,2019年韓國免稅業銷售額是1487億,其中中國人貢獻了三分之二。跟韓國免稅市場相比,海南要走的路還很長。
事實上,疫情之前,我國的免稅業一直相當弱勢。即便是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91%的中國中免,在全球免稅市場的占有率還不到10%。
就拿海南離島免稅來說,
從價格來看,我們是香化消費大國,免稅店大牌全靠進口,利潤空間有限,再加之匯率影響,價格不占優勢。而韓國是香化製造大國,免稅店以極低價吸引消費者,虧的利潤可以通過本土產品的利潤補回來。
從品牌來看,中免旗下免稅店的香化類品牌比較全,但服飾箱包還停留在Gucci、YSL等三流奢牌。HERMES、CHANEL、DIOR、LOUIS VUITTON還沒有出現在品牌列表裡。
從吸引力來看,香港、沖繩、濟州島……無論從規模還是便利程度都優於海南。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對大多數遊客的吸引力還達不到專程來買買買的程度。
價格、品牌、吸引力都沒優勢,海南免稅店拿什麼留住人?
現在,所有人都盯上「免稅」這塊肥肉。
目前,中國已經有8張免稅業牌照,分別屬於中免、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王府井。
之後,百聯股份、鄂武商、紅旗連鎖、南寧百貨、大商股份等越來越多的上市零售公司,也紛紛加入申請免稅牌照。
但別忘了,市場是殘酷的。
參考資料:
一天賣1.3億,坪效高過北京SKP?不要再神化海南免稅店了!| 商業地產頭條
香港之後,哪裡是購物天堂?| 南風窗
一張牌照就能暴漲,中國免稅業崛起的邏輯是什麼?| 吳曉波頻道
我去逛了逛「每天賣一億」的海南免稅店 | 人物
來源:有意思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