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叔
很多老讀者都知道,我上大學時便開始做生意,賣帶魚、倒騰服裝啥的。
1998年時,有了一點積蓄,那時我姐姐炒股,我便讓她代持幫著炒。
那個時候很不方便,選股都要在報紙上看,消息很滯後,下單也要去現場。
你可能永遠無法體會那種場景,營業部每個交易日都烏泱泱的一堆人,眾人隨著指數的起伏,歡呼叫罵,各種傳言滿天飛,各路大神出沒…….
從那時算起,我炒股至今已經23年了,可能比絕大多數基金經理的股齡還長,經歷兩次大股災,也認識很多在股市起起落落的人,所以,就閱歷而言,我還是有點資格聊聊A股。
但今天所說,只是我的一點心得,並不是什麼投資建議。
而且,時代一直在變,人與人的定力、性格、機遇也有很大不同,這決定了很多東西不能複制。

一 關於心態
每逢股市大跌,很多媒體就開始說股市、基金啥的都是韭菜收割機,很多被套牢的人也開始嗷嗷叫。
這其實挺扯淡的,沒人強迫你買股票、買基金吧?
只要你是個成年人,就應該知道入市是有風險的,你入場時,就應該考慮有虧錢的可能,哪有穩贏不賠的好事兒?
事實上,很多人,問題就出在心態上,總想通過股市大賺一筆,如此一來,你也很難以正常的心態面對賬面浮虧。
你最好對A股有個清醒的認識,這玩意不可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它只是一種風險比較高的投資理財方式而已。
如果你資金實在有限,隨時都可能要用,那我建議你還是別玩股票了,因為投資股市一定要用長錢,呆得住的錢,對你不太有所謂的錢。
這樣你才能不在短期收益上糾結,也不用和莊家鬥智斗勇,只要你能坐的住,踩上一兩次大的趨勢,基本就成了。
有一本書叫《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裡面的主人公利弗莫爾說:
不要用腦子掙錢,要用屁股掙錢。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按我的更深一點的理解,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
腦子總是有情緒,總會受干擾,而屁股就厚實多了,對疼痛也不敏感。
所以,為啥打針老打屁股呢?
你一旦沒那麼敏感,不那麼患得患失,氣就順了,機會也找上門了。
二 A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別人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我這麼些年來,在A股不但沒有虧錢,確實還賺了一些。
也許是運氣好吧,不過如果一定要總結一下心得,那就是:
謹慎、耐心、做大行情。
2000年,我來到深圳,剛開始日子挺苦,也沒啥錢,所以一度中斷了炒股,但是卻一直在關注。
大概是2002年,我做業務,賺了點錢,當時猶豫是買房,還是炒股,那時上證指數大概是2000多點,已經算是很低了。
無意中,看到許小年的一篇文章,他提出一個「 千點論 」,意思是大盤會跌到1000點,寫的有理有據,我就相信了。
於是,覺得買房更保險一點,後來,A股確實一直往下跌,在2年時間裡,就跌到了1000多點。
那時的股票真是白菜價啊,很多好股票才2塊錢,而我那時也有了一些資金,於是決定入市。
不過,我還是很謹慎,看了很久,才下手,資金用的也很少,因為A股的底,你摸不透啊。
那段時間挺熬人的,一直在1000多點徘徊,甚至最低到過900多點,我記得一同入市有幾個朋友,挺不住,都退了。
我當時就是覺得,股市是經濟的調節槓桿啊,如果大家都賺不到錢,誰還來玩?
所以,每當創新低時,我就進一點,用的錢也都是閒置的錢,就當是在銀行存了定期。
2006年下半年,股市開始啟動了,一直到2007年都很瘋狂,我手上的股票,最高的漲了8倍,最少的也漲了3倍,每天打開股票軟件,看到那歡樂跳躍的數字,既開心,又擔心。
我大概屬於膽子比較小的人吧,在4000多點的時候,我就覺得太瘋狂了,於是開始減倉。
但那時專家們已經高喊要站上6000點了,越這麼喊,我越害怕,大概在5000點上下的時候,我完全退了出來。
後來,果然漲到了6000點,然後股評家們開始說要站上1萬點,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蜂擁進入股市,拉都拉不住,結果你知道了,2008年,股災來臨,成為很多人心頭永遠的痛。
那時雖然賺了些錢,但怎麼處理這些錢也是有煩惱的,因為那時通貨膨脹也是共識,放在銀行肯定貶值。
有一次,我在銀湖練習場練球,聽到隔壁兩個基金經理討論怎麼處理年終獎,其中一位說:
「 買房啊,最保險了…… 」
想想也是,這波行情造富了一批人,他們的錢從股市出來後,還能去哪裡呢?
去買房,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了。這在當時差不多是一個標配動作。
而且,有意思的是,2008年深圳房價竟然出現少有的低點,隨著成交量猛增後,房價也一發不可收拾。
退出兩年後,2010年,我又一次入市,這次和上次幾乎如出一轍,長時間的蟄伏,耐心的建倉,只不過這次我比較有策略的做了波段,這樣讓持股成本變的很低。
就這樣折騰了4年,2014年下半年,牛市又來了,還是常規操作,分批減倉,在4000多點的時候,我已經撤退的差不多了,也是幾倍的收益。
2015年年中,牛市再一次戛然而止,大盤最高到了5100,距離上次封頂,差不多過了7年,而且很多東西也似曾相識。
比如,股崩前,專家們又開始呼喚6000點,激進的說能站上1萬點。
相似的地方還有,2015年深圳房價有過短暫的停滯,然後再次一飛沖天…….
話說,距離2014年又7年了,也不知道這些相似的場景會不會重來。

三 能不能把炒股當成職業?
當基金經理是另外一回事兒,我說的是那種職業炒股的散客,有不少年輕人都幻想著當職業炒股人。
但是,我遇到過那麼多玩家,到現在還倖存的,一隻巴掌都能數的過來,更多的是把自己玩殘的,玩沒的。
說兩個比較典型的吧,一個是我們公司的前台。
那是2007年,我還在500強的一家營業部工作,那時趕上瘋牛,大家都扎到了股市裡。
我們營業部有個前台,是個小姑娘,沒什麼學歷,託了關係,才能來打這份工。
在那波行情裡,小姑娘運氣挺好,2個月就賺了6萬多,短時間賺了這麼大筆巨款,人也有點飄,上班時間,不在前台接電話,經常到別人電腦上操作股票。
經理知道後,很生氣,懟了她,她一氣之下離職了,職業去炒股。
人都是這樣,一旦遇到好事,就總以為這事兒一直會有,可是沒多久股災來了,錢賠光了,還借了一些外債,後來想回公司上班,經理很爽快的拒絕了她。
當然,我不是說前台的工作多有前途,但是,如果做的不錯,一般公司都會給你轉成內勤,雖然工資不會太高,但總算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吧,福利各方面也不差。
那姑娘後來一直過的很辛苦,也沒什麼正式工作,就靠打零工勉強過日子。
還有一位轉職業玩家失敗的,是我一位很好的朋友,以前在某互聯網大廠做總監,日子本來挺不錯。
那哥們之前一直玩股票,而且人很聰明,對形勢分析的很準,所以賺了不少,到2014年前後,大牛市來了,他便辭職專業做股票。
最高峰時, 他老婆問他賺了多少,他說:
「 你不用管具體數字,反正夠你花三輩子。 」
這哥們一不做,二不休,還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一邊配資,一邊幫別人投資。
後來股災來了,他損失慘重,以前的一套房賤賣了,公司也倒閉了,快50歲的人,不得已去了一家小公司打工。
兩件都是真事兒,據我所知,有類似經歷人還不少,所以想讓你知道,股票這玩意業餘玩玩就可以了,千萬別想著職業去炒股。
短視頻平台上有很多職業炒股玩家,動不動就曬他們的賬戶,搞的你心裡癢癢的,真的假的咱們不好判定,但是,就算是真的,你也成不了那樣的人,那都是小概率下的倖存者。
你必須相信你是個普通人,所謂普通人,就是你要老老實實幹活,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在主業中去賺取相當的財富。
然後,通過正確而保守的投資方式,去保護那些財富,以免遭受通脹的侵蝕。
靠這種簡單的方式,你的成功率就能達到70%以上,而炒股逆襲,撐死也只有1%的成功概率,你為啥非要走一條難走的路呢?

四 怎樣操作才靠譜?
一個平頭老百姓進入股市後,你的對手基本上就是機構或者莊家,這些真正的職業玩家賺的是什麼錢呢?
其實賺的就是你判斷失誤的錢:
你覺得股票接下來要跌,於是交出了手中的籌碼,人家拿走了,結果股票漲了。
當你覺得股票可能還會漲,於是追了回來,人家賣給了你,結果股票跌了……
這一前一後,錢就被莊家賺走了,不要以為你銀子少,莊家就會放過你。
你這樣的人多啊,而且莊家了解的信息比你多,資金也比你大,操作手法也比你專業。
再配上一些「 輿論支持 」,你很難逃脫的,你可以認真想想,你之所以入坑,是不是就因為看到了某個消息呢?
知道這點後,你基本可以有兩個操作手法:
一、減少判斷的次數;
二、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
所謂減少判斷次數,其實就是說,選股不要換來換去,也不要太頻繁的操作,而要耐心等待機會,也要敢長期持有。
因為在力量懸殊的競爭中,弱者只有減少與強者的交手次數,贏的概率才大。
比如,你和泰格 ·伍茲比賽高爾夫球,怎樣贏的概率最大呢?
那就是只比1個洞,而不是比18個洞。
只打一個洞時,泰格 ·伍茲失誤的概率要比打18個洞時大,你贏的概率自然會大。
但如果是18個洞,概率被攤平了,你幾乎沒有贏的可能。
所以,老百姓炒股,最重要的就是蟄伏,等待機會,當股市大跌,或者優質股票價值被低估時,你的機會就有了。
要知道,在和莊家的較量中,你唯一的優勢就是時間。
按證監會規定,公募基金有最低倉位80%的限制。
也就是說公募基金不能空倉,最少都要有80%的資金在股市裡。
多數基金資金不能隨便離場,而基金經理,每月、每季、每年還要排名,這導致他們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交易和操作。
所以,為啥A股經常都是「 板塊輪動 」,就是因為基金經理不能把賺的錢都拿出來,還必須在裡面折騰,所以,只能在不同的板塊切換。
作為小散戶,你就不用這樣,你擁有充分的自由和時間,只需要等待機會,可惜很多人自動放棄這個優勢,頻繁操作,追漲殺跌……
基金和券商最喜歡這種小散了。

所謂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意思就是讓你去做做功課。
這人啊,都很搞笑的,買個白菜,經常貨比三家,還不停的殺價。
可是花那麼多錢買股票,很多人都是聽別人說一嘴,或者感覺股票名字挺牛逼,就下手了。
你下手前,最起碼也要去研究一下宏觀政策吧?
要知道中國股市,目前還是個「 政策市 」,國家的宏觀政策,會直接影響股價的走勢。
你最起碼要知道國家近幾年鼓勵的行業有哪些吧?
然後,再在這些行業裡選擇不錯的公司,具體的公司你肯定是要花精力去了解的,報表很多人看不懂。
但你可以看看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是什麼?上下游都是哪些企業?有沒有投資機構入股?法律訴訟案子多不多? ……
這些信息不要聽第三方說,自己要去查證,現在工具也多,你去他們公司網站看看,再用「 企查查 」、「 風眼查 」等工商類軟件「 穿透 」一下,一家企業的底細很容易查清楚。
如果你認識這家企業的人,或這個行業的人,就最好不過了,你可以問問這些業內人對這家公司的評價。
總之,前期的了解,要不厭其煩,我之前盯上了一家企業,用「 百度訂閱 」每天收集那家企業的信息,看了半年,才下手。
雖然很麻煩,很熬人,但卻可以減少判斷失誤的概率。
這種處心積慮選好公司的方法,你可能會說是一種「 價值投資 」,我倒覺得不用玩什麼概念,選「 好 」的東西是人之常情。
就算莊家要炒概念,「 一個好行業裡的好公司 」,這不就是最好的噱頭嗎?
而且長遠來看,中國股市正往「 規範和透明 」的方向發展,這個方向最起碼的表現就是,「 好的公司擁有好的估值 」。
「 老實人不吃虧,好人有好報,好公司有好估值 」,這不就是一個健康社會的發展方向嗎?
五 高位接盤,如同反手取刃
上面說要處心積慮選一家好公司,然後就下手吧?
當然不是,必須要等,等大跌,等這家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時再下手。
這樣你才能獲得足夠的溢價空間。
這個道理想必人人都懂,但是小散們卻很難守的住,為啥呢?
因為莊家也懂這個道理,於是會拋出很多誘餌,股票70多時,你覺得貴,然後人家給拉到100。
這時你覺得很瘋狂,過段時間又被拉到200,這時你雖然也覺得不可思議,但開始懊惱,自己如果100進去就能賺一倍。
拉到250時,你就開始動搖了,再加上一些股評家的煽風點火,魔幻的事情發生了,漲到了300你都不覺得貴了,因為你覺得漲到500也是有很大可能的,於是重倉下手。
結果,這股價就好像偏偏和你做對,你一買,它就嗖嗖的往下跌,你覺得很神奇吧,其實也沒什麼,因為你就是眾多小散中的一員,多數人都是這個心理,而莊家已經把你們研究透了。
所以,散戶千萬別有「 怕上不了車 」的想法,不要擔心自己錯過什麼好機會,長遠來看,股市不是一個比賽「 抓機會 」的遊戲,而是一個比賽「 少犯錯 」的遊戲。
你必須要有點定力,不要輕易推翻之前的判斷,而且,你要尊重常識,高位接盤,如同反手取刃,100塊的股票跌到50,跌幅50%,可是想漲回去,就要漲100 %,你覺得哪個更容易呢?
高位被套是最沒得救的。
六 不要一下子把子彈打完
全球首富貝佐斯說,不要去考慮變化,而是要盯著不變的東西。
股市始終不變的是什麼?是波動。
你也可理解為不可預測的漲跌,沒有板上釘釘的事情,這就意味著任何時候都不要ALL IN。
我自認為對趨勢,以及個股的判斷相對準確,也非常有耐心,但即使這樣,抄底後,股價經常還會跌,這種毫無底線往往讓人抓狂。
後來明白,這就是一種常態,是一種波動,要順著性子來,把資金切成很多份,建倉,跌過一定區間,就補點,再跌再補點。
既然是波動,那麼有跌就有漲,漲到一定的區間,就拋點,再漲再拋點……
這樣有耐心的操作,如果做的好,在一定時間內就能把持股成本變的很低,甚至變成零,或是負數。
這樣你就能毫無精神壓力的持股,管它漲跌啊,賬面上剩下多少都是你賺到的,實事上,我手上的一半股票,成本都是負數。
你可能會問,如果你在底部建倉,可是那支股票一直跌,一直跌就不漲,你把子彈打光還不漲,你根本沒有盈利的機會怎麼辦?
嗯,這種情況我還真沒遇到過,前面說了,看好趨勢,選好行業,挑好公司,找一個很低的區間,再分批操作……這已經是抵禦不確定性最極致的方法了。
按照這樣的方法,已經可以把賠錢的概率降的很低,但並不代表賠錢的概率為零,股市確實什麼極端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你如果太擔心這種小概率事件,很簡單,就別進股市了,這樣就保險了。
而且,如果過分在意小概率事件,很多事都會變得沒有意義,地球還可能爆炸呢,這場無聊的遊戲結束了,我們還在這裡討論什麼呢?
七 我不太相信所謂的專家
我對這個世界有個基本的認知,那就是,自然物理的東西,可以有固定不變的規律,而只要有人參與的事情,就沒啥規律可循。
所以,科學家可以讓飛船上天,可以預測明天的天氣,但是,如果是一群人在一起幹什麼事,就很難預測了。
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會相互影響的,就此會引發出無序和混亂,甚至連「 預測 」本身也會干擾到人群的行為。
而股市就是很多人參與的一場重複博弈,干擾因素很多,我不相信有人可以預測股市的走勢,所以我從來不信那些股評家。
你可能會說,有些大神就預測的很準啊,我想說,這就是個概率問題,1萬個人猜硬幣,總有幾個人能連續猜中10次。
而且,這些專家如果能預測準的話,他們自己偷偷操作賺錢不香嗎?何必還要告訴你呢?
這個在經濟學上叫做「 撿錢悖論 」。
如果地上有1000塊錢可以撿,有人提供服務,專門告訴你哪裡有1000塊錢,你只需要付他10%的服務費,就可以去撿,你會相信他嗎?
相信你不會,但是,一換個花樣,我們往往就忽略了這些常識。
股市另一個不能預測的原因是,總會產生新的預期。
首先,你要知道價格是由什麼東西決定的,價格並不是由價值決定的,而是由人們共同的預期決定的。
如果你是個老股民,你應該知道,鋼鐵、軍工以前是最不被看好的股,但隨著中美交惡,台海緊張,這些股紮紮實實漲了一波,這就是產生了新的預期。
一看挺有意思的,什麼還沒發生,只是大家覺得有可能,就產生了共同的預期,也就助推了股價。
但是,幾年前,誰能預料的到呢?而且,誰又知道會接著緊張,還是會趨於緩和呢?
所以,新預期的產生是很複雜的事情,伴隨著各種不確定性,以及連鎖反應,沒人可以拿捏的準。
當然,別人有了內部消息而做的預測,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當你聽到什麼內部消息時,最好慎重一點,你又不是趙薇,能認識那麼多大老闆,你多半處在信息鏈條的最末端,別人拋石頭時,你正好接著,完美。
八 說在最後
我不是專業人士,也不想指導大家操作,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這些道理其實很簡單,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但是你可以反問自己有沒有執行?
人其實真不用掌握太多道理,只需要把幾條簡單的道理,堅決的執行即可。
前段時間,看了孫正義的一個演講,他說自己投資的風格就兩個字:「 簡單 」。
他說,這世界上有很多噪音,會干擾你做決策,你需要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業來判斷,在這個法則下,他的投資收益率年化40%以上。
雖然,你沒有孫正義的資金和研究團隊,但是這個法則我覺得普通人也適用,真的不用搞那麼複雜,尊重基本的常識,有點耐心,不要貪婪,你也差不到哪裡去。
除此,我還想再強調一下,股市只是個資產配置渠道而已,而不是一個可以迅速發財的通道。
而且,股市還不見得是最好的渠道,就過往成績來看,在中國,股市遠遠比不上房產,我就見過不少只投資房產而發家的人。
但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還是要多元化配置自己的資產,這是抵抗自我謬誤的一種方式。
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後視鏡視角,認為過往一貫發生的事情,會一直這麼發生下去。
就像投資家塔勒布講的那個寓言故事:
一隻火雞,養夠1000天就會被殺掉,但火雞並不知道,每天見到主人,它都很開心,因為主人手裡有它愛吃的食物。
如此反复,時間越長,越讓火雞堅信主人的友好,但這恰恰是它死期的臨近,直到第1000天,主人又伸出了那隻手,只不過手裡不再有食物,而是一把尖刀。
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多留幾條路,不要孤注一擲,才是最好的選擇吧。
來源 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