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曈小曈
本文通過剖析三十年前洛杉磯的壹場大暴亂,討論下列話題:誰應該對這次暴亂負責; BLM運動的本質是什麼;華人如何應對危機
先說壹下暴亂的過程
假釋犯酒駕拒捕,媒體剪切造新聞
1991年3月3日淩晨,壹名叫羅德尼·金的黑人帶著朋友酒架飆車,被女巡警辛格發現後,要求停車接受檢查。這個羅德尼·金慌了,他不僅有案底,還處在保釋期,羅德尼選擇了逃跑,他開車壹路狂奔,警方自然緊追不放。和警匪片壹樣,十幾輛警車和壹架直升機相繼趕來圍堵,把羅德尼的車子逼停了。
辛格要求車內人員下車,臉朝下趴在地上。羅德尼的二個朋友乖乖照做,但酒壯慫人膽,羅德尼不但沒有照做,下車後還不斷向女警員做出挑釁動作。這時,其它警員壹起上來圍住羅德尼準備把他拷上,但羅德尼身高188cm體重113kg,運動員身材極其強壯(參考巨石強森的數據,身高193cm體重113kg),四名警員未能將其制服,反而受了傷。

在警告無效後,警長掏出高壓警棍連續兩次將羅德尼擊倒,但彪悍的羅德尼又馬上站了起來。於是,警員用警棍對金進行了猛烈攻擊,事後統計,警員共有56次警棍敲打動作,其中33次擊中金頭部及身體,導致其面部與身體多處骨折損傷。
恰巧有位叫作喬治·霍利德的居民就在案發現場附近,他趕緊拿出錄像機在陽臺拍了壹段現場視頻。這個錄像帶被送到了當地的壹家電視臺KTLA,KTLA在拿到錄像帶後,減掉了前面羅德尼拘捕反抗的片段,和羅德尼求饒後警方停止打擊的片段,只播出中間警察打人的場面。

這麼勁爆的事件,各大媒體馬上跟上,引爆了全美的輿論。在案發後的兩周時間內,CNN、ABC、NBC、CBS電視新聞節目滾動報道羅德尼·金被警棍暴打的剪切視頻,各大報紙也是連篇累牘,《洛杉磯時報》發表了43篇文章,《紐約時報》發表了7篇文章。
正常的新聞工作,媒體應當去采訪當事各方了解全過程,然後進行報道與評論。但主媒壹邊倒地渲染種族歧視和警方暴力,極大地激起民意的情緒,黑人更是憤怒。
壹起假釋犯酒駕拒捕被制服的普通案件,被轉化為白人警察暴力毆打黑人的種族歧視案件。
陪審團否決指控,非裔開始大暴亂
1992年4月29日,經過壹年多的調查和審理,西米谷法庭12人的陪審團壹致認為,對四名警察企圖謀殺的指控不成立。他們認為,四名警察的打人行為是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脫而進行的合理控制行為,四名警察被無罪釋放。
因為陪審團看到的,是控辯雙方的質證,而不是媒體播放的剪切視頻。美國陪審團的挑選很有意思,必須是平民,不能選擇法律專業人士(在美國人看來,很多人書讀多了,容易掉書袋子,忘記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傳統)。被選中的陪審團成員與外界隔離,只依據自己的常識進行討論和判斷。
當時洛杉磯的市長湯姆·布萊德利(洛杉磯第壹位黑人市長)看到判決結果,馬上跳出來說,這樣的判決極不公平,並且表示“全世界人民會在視頻中看到真相,陪審團的判決是無法掩蓋的。”媒體當然不甘落後,大肆渲染判決中的種族主義問題。
在媒體和政客的煽動下,黑人開始了傳統的街頭暴力運動。這次,他們重點針對了附近的韓裔美國人,因為雙方積怨已久。
洛杉磯的韓國城毗鄰黑人聚集區。韓裔美國人普遍比較勤奮,他們看不起遊手好閑的非裔。非裔比較窮,幫派橫行,毒品泛濫,他們經常到韓人商店轉悠,卻不買東西,不時還會偷點東西。時間久了,韓裔對黑人態度惡劣,黑人也抱怨韓裔態度不好,還不雇傭黑人,雙方的梁子就結下了。
而當時黑人與韓裔之間發生的二件大事,更讓雙方矛盾激化。
第壹件事和羅德尼有關。羅德尼是個慣犯,他在1989年11月3日搶劫了位於加州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的壹家韓裔美國人的商店,搶走了200美元,結果因此被判刑兩年。1990年12月27日,在監獄待了壹年之後,他獲得假釋出獄,才有了前面說的酒駕飆車。
另外壹件事發生在羅德尼被捕兩周後,壹個黑人姑娘被韓裔店主槍殺,這個案件,讓黑人對韓裔產生了刻骨銘心的仇恨。
故事過程是這樣的,壹個15歲的黑人姑娘Latasha,去韓國人的店裏買壹瓶橙汁放在背包的口袋裏,從外面可以看到露出了瓶口,然後走向收銀臺。店主是壹位韓裔大姐,看到背包裏露出來的橙汁,就大喊Latasha是小偷,雙方發生了口角,接著扭打起來。Latasha把女店主推到在地,把橙汁放在櫃臺上,轉身就走。女店主就跑去拿出手槍,開槍打死了Latasha。此事經過審判,最後的結果是:200小時社區服務和500美元的罰款,然後韓裔店主被釋放了。
隨著遊行的黑人(還有拉丁裔)越來越多,很快演變成了壹場規模浩大的暴亂。
警方撤退不管,韓裔壹戰成名

舊恨加新仇,黑人的報復開始了。
在大規模的社會沖突面前,警方的力量註定是有限的、延遲的。數以萬計的暴亂人群很快沖進武器商店,搶到了四千多支槍和無數子彈。洛杉磯警方負責人說,警方無法承擔這種狀況的治安工作,撤出了暴亂重災區。
到了4月30日,洛杉磯很多街區已經陷入無政府狀態,民眾就只能依靠自己了。看看圖片就知道當時有多麼混亂,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韓裔只能自發組織武裝起來,共同維護韓裔社區的財富和人身安全。這時候,展現了韓裔的優點,有血性不怕死,團結齊心。最關鍵的壹點,韓國城可能是亞裔聚居區中持槍率最高的,因為很多韓裔美國人服過兵役,相當部分還參加過越戰。



事後統計,暴亂期間共有53人死亡,二千多人受傷,近萬人被逮捕,財物損失達10億美元。面對這樣規模的暴亂,韓裔自衛隊創造了奇跡。
雖然韓裔在這次暴動中有1800多家韓裔商店被焚毀洗劫,損失高達5億美元。但是,韓裔共打死了4名搶劫者,僅壹位韓裔在槍戰中死亡,並壹直堅守到了國民警衛隊的到來。
韓裔美國人在此役中壹戰成名,在全社會樹立了“屋頂上的韓國人”的熱血形象,黑人混混再也不敢隨便攻擊韓裔。
30年過去了,我們來看下當事人。
醉駕拘捕成典型,麻煩不斷盛年死

黑人小夥羅德尼,是洛杉磯大暴亂的引子。
1992年5月1日,洛杉磯大暴亂的第三天,羅德尼接受采訪時語氣愧疚,開頭二句話是:“我們能好好相處嗎?我們能好好相處嗎?”
2004年9月,洛杉磯大暴亂後第十二年,羅德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我,羅德尼·金,應該對1992年的大騷亂負責。我是導致無辜者死亡的導火索,是造成洛杉磯騷亂升級的催化劑。
很明顯,羅德尼已經反省了。
在政治正確的大環境下,羅德尼不僅沒有被以違規飲酒、酒後駕駛、危險駕駛等罪名起訴,還獲得了380萬美金的賠償金。
然而在後面的生活裏,羅德尼依然是麻煩不斷。
2004年,他因毒駕被判刑;
2005年,他因實施家暴而被逮捕;
2007年,再次家暴違法;
2012年6月17日,羅德尼溺死在遊泳池裏,時年47歲。
屍檢報告表明,羅德尼是長期飲酒和使用毒品致死。他的壹生,是酗酒的壹生,是吸毒的壹生,是十多次被捕記錄的壹生。
可以對照壹下2020年的黑人弗洛依德,要是羅德尼當時突然死了,不管是什麼原因,那英雄人物在30年前就誕生了。
綜述
洛杉磯大暴亂過去了近三十年,但是,美國社會的認知依舊混亂,再次發生暴亂的的因素依然存在,甚至比那時候更加嚴重了,值得認真回顧。
認知BLM的性質
黑人的暴力性,是顯而易見的。而那些黑人精英,從市長到後來的總統,把“種族歧視”作為政治鬥爭的口號。壹方面讓黑人無法擺脫福利,壹方面強化社會的負罪感。,獲得白左的負罪感。想想搞笑,在白人占主體的地方,黑人當選總統和市長,這是哪門子歧視嘛。
黑人從小被灌輸,他們的落後是因為被歧視,問題都是別人的,再加上配套的免費福利,以及按照種族分配的平權。這培養了黑人群體無法自我負責,仇視外族仇視社會的劣質思維方式。
正常社會,法律面前是不分種族的,所以應該是ALM,所有人的命都貴,所有人的命都是命。BLM,無論翻譯成“黑命貴”,還是翻譯成“黑人的命也是命”,強調種族差異,就是明顯的黑人種族主義。
認知白左的危害
權利只能自己爭取,不可能被他人恩賜。白左以平權之名說要解放黑人,其實是把黑人當成了工具。在白左的縱容下,美國黑人群體建立了以對抗警察為榮的反社會意識。少數黑人獲得特權,多數黑人在福利中沉淪。
假設壹下,如果羅德尼是白人,那麼30年前不會有任何波瀾。對於嫌犯酒後拒捕反抗的行為,警方這樣的操作無可厚非。
2020年二起死亡案件,更是鮮明的對比。壹個是黑人喬治·弗洛伊德,這個六進六出的慣犯,被警員按照規定跪壓後身亡。壹個是白人阿什莉·巴比特,這個在軍隊服役十四年的良好公民,手無寸鐵在國會被冷槍打死。
壹位嫌犯的意外死亡,在白左的宣傳攻勢下,化身為反對種族歧視的英雄,死後備受哀榮。而壹位守法公民被謀殺,主媒只是壹味渲染(支持川普的)阿什莉是1月6日的騷亂分子,官方至今未公布殺人者信息與詳細調查報告。
就壹個問題:弗洛依德對社會作出了什麼貢獻,就突然成了英雄?阿什莉做了什麼危險行為,被如此對待?她被冷槍暗殺的時候,周圍有多名國會警察在旁邊,並未有緊張的狀態,更未有任何警示。
說到底,弗洛依德不過是被白左利用的符號而已。前幾天有人在杜克大學的校園公告牌上貼出了亨內平縣法醫出具的弗洛伊德的驗屍報告,發現弗洛伊德死時體內有致命劑量的甲基苯丙胺和芬太尼。吸毒過量,大概率是死亡的真相。
白左毫無法治觀念,動輒種族歧視的道德大棒,他們是徹底的種族主義者。
認知媒體的主觀性
有人喜歡找威權的媒體,這裏的媒體不行,就找那裏的媒體,這註定是被忽悠的命運。媒體確實有可信度差異,有的信用高,有的信用低,有的信用零。但任何媒體的報道,都是提供不同質量的事實與觀點,而不是提供標準答案。
反思30年前的社會悲劇,不難發現,正是那些堅持政治正確的白左媒體(知識人),把自己當成了正義的使者,缺乏對司法的尊重,不惜提供局部的(甚至剪切的、篡改的)信息來煽動公眾情緒,最後導致了大暴亂的發生。
毫不客氣的說,主媒應該對洛杉磯暴亂承擔主要責任。但問題是,當事人羅德尼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但主媒(知識人)並未對當年的誤報誤導作任何反思,更不要說承擔法律責任了。三十年過去,美國主媒的政治正確越演越烈,依然還在趾高氣揚地指責別人歧視,看看2020年弗洛伊德死後數十個城市蔓延的打砸搶燒,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渴望權威信息的人,堅信謠言止於智者。其實,智者也可能是謠言的源頭。新媒體介質的出現,傳播速度提升,傳播成本下降,未必有利於認知的提升。比如,電視的出現,這種單向的信息媒體加大了智力差距。現在網絡的出現,定向信息推送、海量垃圾覆蓋,使得操縱認知變得更加隱蔽。每壹個人,都需要從外界紛紛擾擾的海量信息中,進行識別、分析、判斷、反思。
信息需要識別,謠言止於競爭。
對華人的啟示
在美華人,傳統上是不對外惹事,息事寧人的情況很常見。但是,退縮與忍讓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心智成熟,理解社會建設的道理。很多華人壹邊反對種族歧視,壹邊支持BLM(黑人種族主義)。明明是人家欺負妳多,妳還支持人家,夠不夠賤?
另外,華人要理解持槍權的意義。美國法院早就判決:無論是警察還是政府都沒有義務保護居民免受犯罪分子侵害,居民受到罪犯侵犯也無權要求警察和政府承擔責任。因為警務是政府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壹項服務,用以維護平靜、安全和秩序。這其實是現代社會的常識,在社會越來越撕裂時候,警察更是不能多指望。
當然光持槍是不行的,還要會用工具,還要經常參加NRA的活動,有備無患。萬壹遇到緊急事件,才能夠勇敢無畏、從容應對。甚至洛杉磯暴亂那樣的惡境,也可以團結互助、同仇敵愾,保護自己的家園。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更好的方案,是遠離藍區,向良好秩序的紅區遷移。美國是理念立國,人口混雜。在舉國理念撕裂之際,某些深藍區越來越南非化,很可能出現比歐洲國家更強烈的動蕩。當然,妳不要從藍區跑到紅區,卻還是原來那套藍區觀念,人家不歧視妳才怪。
回顧三十年前的悲劇,如果主媒的報道能夠更加全面,如果政客的引導能夠更加冷靜,如果民眾的心智能夠更加理性,這場洛杉磯大暴亂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大規模的群體沖突,可視為戰爭的壹類類別。想起阿桑奇所說,如果世界的信息透明度足夠高,那麼絕大部分戰爭都不會發生。不難發現,那些成天鼓吹戰爭的人,自己都離戰場很遠。
–歷史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