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若松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其書法以骨力勁健見長,別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柳體”,與顏真卿齊名,世稱“顏筋柳骨”。柳公權不僅是書法大家,也是學富五車的才子,以其才能,就算位居朝廷一品,也不為過。

起初,柳公權在中了進士之後,只當了個俸祿極少的地方小官,根本不受人重視。儘管被埋沒、不得志,可他既不自暴自棄,也不怨恨不滿,依然修煉自己的心性,真心踏實地為百姓做事。不足半年,他就在當地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太守深知柳公權為人忠厚誠懇,德行高潔,很有才華,卻並不待見他。因為柳公權不像別人那樣常到太守的府邸拜訪,聯絡感情,這讓太守非常不快。認為柳公權是個清高、不諳人情世故的書呆子,因此常常找碴兒訓斥柳公權。
一次次無理的責難,柳公權都以平和的心態待之。這使得太守對柳公權越發不滿。然而,有件事情使太守改變了對柳公權的看法。
因每年朝廷都要派遣官員到各地巡視考核地方官的政績。當時來太守這裡的官員微服走訪了幾個地區,發現其中幾個地方的百姓生活很艱難,就認定太守玩忽職守。巡查官見到太守後,劈頭蓋臉地給太守好一頓訓斥。在場的很多當地官員明知太守受了冤屈,但都不敢發聲,生怕被牽連。此時此刻,太守本能地露出了求助的神情,緊張地向周遭的官員使勁遞眼色,希望他們都能為自己說句公道話,而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群平日里親密無間的朋友,在這關鍵時刻,竟然一個個裝聾作啞。讓太守特別寒心。
可就在這當口兒,柳公權挺身而出,如實地告訴巡查官,這些地方本來就土地貧瘠,商貿不興,一直是民不聊生。自太守來後,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方法,大大改善了此地的落後面貌,部分百姓已經豐衣足食,縱向比較,可謂相當難得了。柳公權表示,願以自己的官位擔保,請巡查官派人入鄉細查,若本人所言不實,願與太守一同承擔罪責。
巡查官見柳公權一身正氣,沒有袒護之意,便派人深入調查,了解了實情,化解了誤會,巡查官還對太守多加褒獎。太守深知,如果沒有柳公權的仗義執言,恐怕自己會被罷官去職,因此非常感激柳公權,便帶著禮物親自登門感謝柳公權。柳公權拒收禮物,說:“我憑良心做事,不會曲意奉承,也不會袖手旁觀,更不會落井下石。”聽了這話,太守默然不語,被柳公權高尚的品德所折服。
柳公權不阿權貴,並未影響其升遷,官卻越做越大。至穆宗朝時,他在朝廷裡做了右拾遺。雖身居高位,但柳公權依然恪守正道,事事處處都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清清白白,備受朝野上下的尊重。
唐穆宗在位時,耽於玩樂,荒疏政事,許多大臣向皇帝勸諫,屢屢遭其痛斥,致使眾臣不敢說話了。而柳公權秉持正道,直言敢諫。一天,唐穆宗與柳公權談論書法,穆宗說:“我要怎麼做,才能像你那樣寫好字呢?”

柳公權因勢利導地說:“心正則筆正!”穆宗聽了這話,立刻明白:你這是藉講筆法規勸寡人啊!不由得臉紅了起來。自此,唐穆宗在生活上有收斂。
柳公權讓太守感激,叫皇帝臉紅,完全憑其正義和良知!
–明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