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
真正忙碌的人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
可小學生不一樣,他們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轉啊轉、看看這、看看那,就能激發自己無限的想像力,寫出一首首驚為天人的神作!
今天,就來給大家開開眼界,看看現在小學生的作文,已經逆天到什麼程度。
《原創》

印度有一句口口相傳的諺語:
世界上一切都可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愛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是呀,「我愛你」這三個字,原創者分明是媽媽才對,因為只有媽媽對孩子的愛,才是毫無保留、真心實意的。
可是,你有多久沒對媽媽說「我愛你」了?
就現在,如果可以的話,給媽媽一個擁抱,說一句「我愛你」,回應她對你永恆不變的愛吧!
《一望無際》

還記得《爺爺》這首詩嗎?
爺爺還活著的時候
這個世界的風雨
都繞過我
向他一個人傾斜
這首《一望無際》,與《爺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孩子的眼中,爸爸永遠都是巨人、是英雄。
因為他總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我們身邊,默默扛下一切,為我們排憂解難。
爸爸的愛,和媽媽的愛不同,它不會像媽媽那樣絮絮叨叨、用嘴來表達關切和愛,它是悄無聲息的、是海納百川的、還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
所謂「父愛如山、父愛如大海」,正是如此。
《我》

在這個世界裡,我很小很小;可在我的家裡,我卻很大很大。
又是一則講媽媽愛的小詩,並沒有直接將「愛」講出來,「整個家好像都空了」,卻將「愛」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一點,想必經歷過孩子離家求學的媽媽們,深有體會。
從孩子呱呱墜地起,他就在我們的身邊嘰嘰喳喳個不停,有時是那麼地可愛,又是又是那麼地煩人。
可等孩子長大了,離開了我們,卻又是那麼地孤單和空蕩蕩。
年後那幾天,微博上一個熱搜,#過年回家,你的後備箱塞滿了什麼?#
農家特產、雞鴨魚肉、親手做的鹹菜……塞了滿滿一車,可媽媽還是想把最好的給你。
有人評論道:
後備箱再大,也裝不下父母滿滿的愛。
是啊,父母的愛如天空大海一般廣闊,而你,就是他們的全部!
《給姐姐的一封信》

這篇作文,寫得不是最精采的,語句也不是最華麗的,但背後的寓意,卻是值得深思的。
妹妹在用自己的語言,提醒著最愛的姐姐:請不要再玩手機了!
因為手機,姐姐的視力已經受損;
因為手機,姐姐的變得沉默寡言;
因為手機,姐姐逐漸開始掉頭髮;
因為手機,姐妹倆的相處時間變少!
手機彷彿就像是「原罪」一般,剝奪了屬於妹妹的姐姐,也剝奪了姐姐的生活。
在此,提醒所有的小朋友、大朋友,不要再沉迷在手機裡!
轉頭看看那些愛你的人,你會發現,他們比一方小小的屏幕要更加美好!
《原諒》

這首小詩的語句特別美,「直淌眼淚」四個字,將春雨描寫得惟妙惟肖。
但這不僅僅是一首描寫春天「外貌」的小詩,還是一首描寫春天「性格」的小詩。
春天善於原諒他人,那是因為它能包容萬物。
正如那句美好的句子所說:
等到春暖花開之際,見面一定熱情相擁。
善於原諒,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力量,所有的「化干戈為玉帛」,都能帶給人間以美好。

《不要晒我》

和上面那首描寫媽媽的黑髮不同,這句小詩,僅寥寥數語,卻讓人讀得淚流滿面。
每每這時,就會想起《父親》裡的那句歌詞,用在媽媽身上,也一樣動容: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媽媽,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只能祈禱太陽公公,努力晒黑你的頭髮。

《懷孕》

為孩子這份難能可貴的責任感點贊!
反觀如今的成年人:
有人拋妻棄子,置家庭責任感於不顧;
有人工作懶散,職業責任感蕩然無存;
有人冷眼苟活,毫無一份社會責任感。
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沒有選擇來到世上生活,但有責任為之有所作為。
生而為人,本就該為生活、為他人、為自己負責!

《不能怪我》

這被扣掉的20分,不僅僅是作文的20分,還是給媽媽的「紅線警告」:
不要做一名連及格線都遙遙不及的媽媽!
我們都教育孩子從小要做家務,要有自理能力,要學會自立,可反觀自己呢?
董卿說過:
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怎樣的人。
教育孩子,僅有言傳是不夠的,身教才是育之根本。
唯有父母知行合一,以身作則,孩子才能拙長成長,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目光》

月亮啊月亮,請把我的思念,帶給我最愛的奶奶吧。
姜二嫚小朋友的詩,令人動容。
對奶奶的愛,是煲電話粥也訴說不完的,唯有將思念寄託給月亮,讓它當我們之間的傳話筒。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月亮只有一個,奶奶也只有一個,就算跨越萬水千山,我對奶奶的思念和愛,都不會少一分一毫。

《爸爸與媽媽不同》

黑色的媽媽、透明的爸爸,和孤單的我。
每一個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都是堅強的小天使,只有孤身一人時,才敢偷偷落淚。
我理解媽媽工作辛苦,只有晚上才能看見;我也理解爸爸應酬很多,連人影也見不著。
可是,我還是想努力描繪出爸爸媽媽的顏色,因為,只有這樣,我才不會忘記他們的模樣。

《小狗》

這首詩,出自一位孤單長大的留守兒童。
小狗看見陌生人,「汪汪」直叫,可小狗卻不知,他是我最愛的爸爸。
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很乖也很懂事,他們珍惜爸爸媽媽回家的每一秒鐘,他們把最好的微笑展現在爸爸媽媽面前,他們只敢在爸爸媽媽離開後偷偷啜泣。
他們渴望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可他們只能選擇咬著牙,努力長大,盼望著自己終有一天,能「逃出大山」,依偎更廣闊的藍天。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比大人強百倍千倍的想像力,以及無限的可能。
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要做的,是精心守護孩子內心這顆「寫作」的種子,給予他們適當地激勵和引導,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可能成長為明天的一顆參天大樹!
來源:朗讀君(ID:langdu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