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Thursday, March 30, 2023
  • Login
薇羽看世間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視頻區
    • All
    • 好視頻推薦
    • 薇羽看世間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迫害加劇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紅二代諷清零帝

    變態教材插畫 背後的中美關係

    後疫情時代 現金為王

    醫保禁令 鐮刀變韭菜

  • 熱點新聞
  • 精彩評論
  • 以史為鏡
  • 文明之光
  • 生活札記
  • 讀書時間
  • 真相
  • 我是薇羽
    • 我是薇羽
    • 我的Tweets
    • 贊助我
    • 联系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薇羽看世間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治者修行(二)

by MF
April 7, 2021
in 以史為鏡
Reading Time: 4min read
0 0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微信分享
分享
         

作者:張春雨

治者修行(一):前言

篇一

是這樣的,“群人劃地而居,則為國;眾者群居而樂,則為家。”既是國,又是家,國家的概念由此應運而生了吧。既然有了國家,就得需要治理,不治理行嗎?為了大家的有序與和諧,一定要治理的。
(一)

國是人的國,家是人的家。構成國家的最基本的也是第一的要素,就是人,所以,治國就是治人。

這樣來談治國,就不能不知道人是什麼。

人類的產生、發展,以及活動等等,是與著周圍環境密切相聯的,是有其時間和空間的過程和範圍的。也就是說,人類不是孤立的存在於世界上的,所以,認識人的話,不能單單的考察人的本身,對其生活的空間和時間,對其生活存在著的這個宇宙,也要有所認識。這樣,才能夠治國有道,教民有方。

一句話,對於宇宙、時空、生命有一定的深刻認識,再談治國之道,才更加妥帖吧。

人是什麼,姑且不說。

不過,人有喜怒哀樂,人有七情六慾,這是人所共知的。人們要幸福公平的生活在一起,是人之所願。所以,治國的根本目地,就是能夠使人和諧而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在人的這個層面,這樣的認識應該是能夠得到肯定的。

既然明確了治國的目地,那麼,我們就考察一下治國之道吧。
(二)

《黃帝內經》中這樣說。

……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補。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

黃帝,眾所周知,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創始人。從史料記載也好,還是歷史傳說也好,可以認為,黃帝不是一般凡人。從這段《黃帝內經》的開始,就看到了黃帝的超常表現。至於黃帝是神是人,姑且不論,一部《黃帝內經》,簡直成了統領傳統中醫的法典,可見其科學性非同小可。

黃帝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pi/ 馬熊)貔(pi/ 猛獸)貅(xiu―)虎。”平定天下,討伐蚩尤,使諸侯來賓。

“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莢(ce 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由此可見,黃帝不但教化萬民,興作農耕,馴化家畜,勤勉勞作,節用材物,而且還推策曆法,觀測天象,察悉地理礦物。更加主要的是,黃帝封禪鬼神山川,引領人們順應天地運行,懂得幽明變化,講解死生之說,和存亡之難。

關於“土德之瑞”,《呂氏春秋・應同》中這樣說:“黃帝之時,天先見(現)大閒(yin/大螻(lou/)。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 色尚黃,其事則(效法、取法)土。”《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閒見。”帝王下凡,天現祥瑞。

《黃帝內經》不但開中醫精深理論之先河,同時點到了壽敝天地的真人、至人、聖人等的存在。上古之人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是因為他們,“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如此,黃帝之治,是不是有效法上古之人的生活傾向呢?不可否定。

接下來,黃帝論述的真人、至人、聖人等等,其目地何在呢?

秦始皇在權傾天下的時候,不止一次的尋求長生不老的妙法。可見,人的最終慾望,人生的最終目地,是不是超脫於名利享受之上的,生命永恆呢?應該是的。

這樣,不難理解黃帝之治,最高目地就是在,教導人們順應宇宙演化規律,遵循道法,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不老。回頭看看,《黃帝內經》的精髓,是不是圍繞這個展開的哪。

其實,黃帝教化萬民,拜敬鬼神,明了生死之說,存亡之難,更是他把生命和宇宙的真實存在,以及人類應該擺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等等真機,告訴給了人類。

迷信嗎?非也,武斷的割斷生命的真實過程,和人類存在於宇宙的真實狀況的人,才是無知和迷信。對其知識以外的事物,都不想去思考的而加以否定。
(三)

接下來,我們看看孔子對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禹的述及吧。

孔子曰:“顓頊(zhuan- xu -),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曰高陽,淵而有謀,疏通以知遠,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而制義,治氣性以教眾,潔誠以祭祀,巡四海以寧民,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抵流沙,東極蟠木,動靜之神,小大之物,日月所照,莫不底屬。”(底平,四遠皆平而來服屬之也)

宰我曰:“請問帝嚳(ku)。”孔子曰:“玄枵(xiao-)之孫,喬極之子,曰高辛,生而神異,自言其名,博施厚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順天地之義,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焉,撫教萬民而誨利之,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動也時,其服也哀,春夏秋冬育護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化。”

宰我曰:“請問帝堯。”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能降,伯夷典禮,夔(kui/ 獨腳怪獸)龍典樂,(舜時夔典樂龍作納言然,則堯時龍亦典樂者也)舜時而仕,趨視四時,務元民始之,(務先民事以為始也)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te 差錯),其德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及,莫不夷說(悅)。”

宰我曰:“請問帝舜。”孔子曰:“喬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聞於四方,陶漁事親,(為陶器、躬捕魚以養父母)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 愛民,恤遠而親近,承受大命,依於二女,(堯妻舜以二女——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舜動靜謀之於二女)叡(睿)明智通,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堯舊職,躬己 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載一始,三十年在位,嗣(si\ 繼承)帝五十載,陟方岳,死於蒼梧之野而葬焉.”

宰我曰:“請問禹。”孔子曰:“高陽之孫,鯀之子也,曰夏後,敏給克齊,其德不爽,(爽忒)其仁可親,其吾可信,聲為律,身為度,(以身為法度也)亹亹 (wei\勤勉不倦)穆穆(mu\ 嚴肅的樣子),為紀為綱,其功為百神之主,(禹治水天下既平,然後百神得其所)其惠為民父母,左準繩,右規矩,(左右言常用也)履四時,(所行不違四時之 宜)據四海,任皋繇伯益,以贊其治,興六師以征不序,四極之民,莫敢不服.”———《孔子家語》

孔子曰:“予(讚許)大者如天,小者如言,民悅至矣,予也,非其人也.” (言不足以明五帝之德也)

最後,孔子以極盡美言,不足以言五帝豐德之一二,來結束話題。

孔子在這裡述及,帝嚳“生而神異,自言其名。”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古代的許多名人、聖人,關於他們都有一些神奇的傳說,這些難道是虛構的嗎?不過古人普遍治學嚴謹,不同時代,不同人物,都在著述中不約而同的出現此類現象,不能不使我們深思。包括《史記》作者司馬遷,也在他的文獻中論述過這種情況。當然,他並沒有肯定什麼,只是敘述而已。當然,司馬遷的《史記》,是根據傳說中整理的成份很大。但是,傳說也未必等於虛構。比方過去傳說中有巨人的存在,身高兩丈左右的體形。以往很多時候人們對此持非常大的懷疑態度,認為是古人的虛構,可是,今天的考古學者,已經發現了巨人的十分完整的骨架,原來巨人真的存在!

在五帝故事中,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堯禪讓於舜的事跡。《史記》中這樣記載。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④授,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帝位禪讓,此舉堪稱人類史上的美談。

但是,現代的一些人不相信歷史上的禪讓一說。也難怪,如今人們對捨生取義的做法,都不能首肯的今天,怎麼能相信,輕輕鬆鬆的把江山拱手相讓的事情存在呢?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今天普世的道德準繩。用這樣的道德標準,當然無法想像“其仁如天,其智如神”的上古帝王的天下為公的所言所行。
(四)

《周易》是用來算卦的,這是通常人們認為的。其實,《周易》的內涵遠非如此。不妨從《易經》中摘錄幾段,對其所云,略窺一二。

一般認為,《易經》是周文王所著。

……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這裡,從一個側面闡述了生、位、仁、財、義的概念。提出了“聚人”、“禁民”的思想。不是一般的治世理念嗎?

…….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gu 網),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去世),神農氏作,斵(zhuo)木為耜(si \四),揉木為耒(lei),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宜。”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蓋取諸渙。”

—— 噬(shi\)嗑 火雷噬嗑 離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獄。
斵:削,砍。

――《易經》第三十卦 離 離為火 離上離下
――離:利貞,亨。 畜牝牛,吉。

――《易經》第五十九卦 渙 風水渙 巽上坎下
――渙:亨。 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略數了包羲氏、神農氏,黃帝、堯、舜氏,他們治理天下的大概狀況。他們分別觀天象、觀地法、觀鳥獸,用八卦,通神明,結網捕魚;製作農具,集市交易;通其變,民不倦。上天護佑,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這些舉動,分別符合了易經的一些卦象。

……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天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這裡強調了“天佑”的對像和“天佑”的結果。

……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只說。精氣為物,遊魂為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方――方位。
體――形體。

觀天文,察地理,知幽明,知生死,知鬼神,守道無過,樂天知命,天人合一,遂成仁聖。這裡是不是講述一些人生貴在守道,和天人合一乃人生的最大宿願呢?

……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執之。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繫辭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使《易經》流傳於世,目地也就在此吧。

四象是《易經》中的卦象;辭也是《易經》中的一部分內容。

……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 交,泛指交往,勾通。易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這裡論述的“身、心、交”實際就是一種修行的內涵,和佛教修行中的“身、口、意”何其相似。

……

“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亢:亢,高。極端的意思。

失:假施,似乎更恰當。

聖人隆德,合天地、合日月、合四時、合鬼神。同時也合人。聖人知幽明變化,順天應地而為,知進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失,而不失正。

……

回頭看看,《易經》是算卦嗎?是街頭巷尾的算命嗎?遠遠不是。它不但闡述一些宇宙的真實存在,而且道出了人如何能夠至仁至聖。就是天人合一,靜以待時,動以守道。敬天知命,知凶斷吉。甚至點到了人生的最終目地,返本歸真。

當然,裡面不乏治世的理念和道理。

一種事物的生命力如果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其內涵孕育的豐富,可想而知了。

–正見網


分享
         
Tags: 以史為鏡
MF

MF

Related Posts

蔣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51) 中共對蔣的誣衊

April 30, 2021
1967年9月習仲勳在西北農學院被批鬥(維基百科)

習近平的父親留下的四大遺產

April 30, 2021
Next Post

福布斯:川普任总统四年 财富缩水三分之一

英國變種病毒已成美國主要感染病毒

國家檔案局將公開川普被刪除的所有推文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按日期瀏覽

April 2021
MTWTFSS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 Mar   Nov »

最熱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3 months ago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6 months ago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6 months ago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7 months ago

迫害加劇

8 months ago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8 months ago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9 months ago

片尾曲:真的相信

10 months ago

最新文章

中文網站入口

馬斯克挨轟 敵基督是誰

王岐山的口罩 習近平的恐懼

川普起訴美國政府

迫害加劇

正體字與簡體字對照表PDF文件下載

整頓核酸機構 背後有原因

片尾曲:真的相信

薇羽看世間

© 2020 薇羽看世间.

Navigate Site

  • About
  • Advertise
  • Privacy & Policy
  • Contact

Follow U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Shop
  • 精彩評論
  • 文明之光
  • 熱點新聞
  • 讀書時間
  • 以史為鏡

© 2020 薇羽看世间.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