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曈小曈
日本政府近日宣布,將在2年後,把囤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20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此事引發眾多關注,本文提供一些基礎信息,供大家參考判斷。
核廢水的由來
2011年3月11日福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大地震,地震未破壞核電站,但隨後的巨大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的配電系統損壞,反應堆的冷卻系統停止運轉,導致核燃料溶解,這就是著名的福島核事故。
為了給事故反應堆降溫,東電每天需要上百噸水進行冷卻,加上不斷滲入的雨水和地下水,這些都是核污染水。
為了處理這些核污染水,東電安裝了大型淨化系統ALPS,過濾掉核污染水中的大部分輻射物。經過濾處理後的核污染水,就成為本次爭議中的核廢水。
核廢水的麻煩
福島的核廢水之所以沒有排放入海,因為裡麵包含一種很難處理的放射性物質—-氚。
氚,是一種自然界廣泛存在的氫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12.43年,對人體毒性不大,只有大量接觸才有害。
氚在生活中應用挺多,常用於製造核武器、醫學顯影劑、以及安全逃生標誌等。曾見過幾款特種部隊手錶,用氚氣管作為夜光照明,保用25年。
十年里里積月累,東電現在福島存放了大約120萬噸核廢水。再過二年,在核電站範圍內已經無處存放。
日本的排放方案
世界上很多核電站靠海建設,除了考慮輸電的成本外,核電站運行需要大量的冷卻水,海運也適合超大件運輸。
而沿海核電站的核廢水排放,通行做法都是在稀釋達標後,直接排放入海。各國的排放標準和排放限量,由主管部門確認審核。據此,日本政府和東電合作制定了本次排放方案。
日本核電的核廢水排放入海的上限標準是6萬貝克/立昇,本次福島排放設定為排放標準值的1/40,即每立昇含氚量小於1500貝克。也就是說,東電在排放前先用海水把核廢水稀釋百倍。
日本官方聲稱,世界衛生組織製定的飲用水標準是1萬貝克/公升,本次排放福島核廢水的氚濃度是WHO標準的1/7,遠低於國際安全值上限。計劃分幾十年排完,對日本和周邊產生的輻射量低於「 自然輻射暴露量的千分之一 」。
據報導,排放將於2年後開始。
注:貝克是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活度通用計量單位,也稱勒耳,符號為Bq。 1貝克表示每秒一個粒子發生核變,這是個極其微小的單位。
日本漁民的態度
日本漁民組織表態反對日本政府的方案,認為這將打擊整個日本水產業。福島漁民更是堅決反對,他們聲稱化了十年努力說服消費者,但核廢水排放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前功盡棄。
日本漁民組織還派出代表,直接到首相府進行交涉。如果政府最終這樣決策,漁民組織要參與核廢水排放的監督工作,並要求對受損失的漁民和企業進行經濟補償。
福島食品的標準
去過日本的知道,日本人對於環境與食品的要求,可能是全世界最苛刻的。
同樣是食品輻射安全劑量,日本的標準限值為每公斤100貝克/千克,歐盟的標準限值是1250貝克/千克,美國的標準限值是1200貝克/千克。
福島在核事故後,對農漁產品設定了更嚴格的50貝克/千克的上限標準。十年來,福島食品已經通過N萬次輻射安全劑量檢測。
FDA關於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從大地震起不斷調整目錄,有興趣的可以登錄了解,近期沒有變化。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態度
在2019年,日本經產省開始規劃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表態是「 技術可行 」。
近日,IAEA總幹事巴拉迪支持福島核廢水排入海洋的方案,聲稱:「 核電廠的廢水排入海洋司空見慣,不是什麼新鮮事。 」
綠色和平組織的態度
綠色和平組織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要求東電繼續儲存這些核廢水,直到發展出更先進的處理方法。
他們認為放射性物質會殘留在水中,並聚集中食物鏈,長期下來可能會傷害人類。
曾經認為絕對可靠的福島核電站
福島事故的警示
福島積存了這麼多核廢水,如果在其它地方,早就按照世界通行做法排放入海了。現在公開討論排放事宜,相比偷偷排放,風險要低得多。
福島核廢水的排放入海,最緊張的應該是日本人自己。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公眾監督,日本政府和東電很可能會不負責任的處理核廢水。
人們需要關注核電站的安全性和排放的污染性,特別是附近的核電站。即使日本這樣發達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核電站依然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
嚴格來說,世界上並沒有什麼「 公益組織 」,因為沒有任何人或群體能夠代表公共利益。或者說,世界上不存在想像中的公共利益,只有不同群體的利益。
核能是一種技術,技術是雙刃劍,簡單的反核、無核是愚蠢的。能源供給需要從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和環保性等綜合權衡,經過社會各方充分博弈,獲得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所謂安全,就是可以接受的風險。關於風險的理解,本質上是概率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空氣、水、食物,對自身健康有關鍵的影響。
來源 歷史之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