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袖
一
4月19日,足球領域翻天了。
一句話簡而言之——美國資本要摸一把他老歐洲足球的屁股。
皇馬、巴薩、AC米蘭、國際米蘭、尤文圖斯、曼城、曼聯、利物浦、切爾西、阿森納熱刺等十二隊共同宣佈歐洲超級聯賽正式成立;
據了解,這個超級聯賽還將邀請三傢俱樂部作為創始球隊加入,隨後每年還會有其他五支球隊加入,組成一個二十支隊伍雙循環小組賽的聯賽。
這意味著只要你是球迷,那麼你認識的歐洲豪門球隊八成都參加了這場聯賽。
等到21日,又陸續有豪門頂不住民眾的唾罵開始退出跑路,這歐超聯賽項目又陷入擱置。
很多朋友不能理解,為什麼成立了個聯賽就吵翻了天?
怎麼這麼快就開始了一進一出?你這個球到底是什麼球,怎麼進進出出還長了一幅資本的模樣?
所以這件事情就很有趣,到底是誰玩了誰的屁股?
二
我們都知道,足球是體育,是經濟,更是一種生意。
一傢俱樂部不是簡簡單單包含了一支踢比賽的球隊,更是一個商業綜合體,還包括了後勤團隊管理、球場建設、青訓體系培養、門票及球衣、簽名照等周邊產品售賣、球迷關係維護等諸多繁瑣的工作。
足球比賽中你能看到的那十一個人,是這球隊為全世界球迷提供的比賽服務,也是這個IP對世界各地的文化輸出,更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有可能為這個IP付費的用戶。
那俱樂部要掙錢怎麼掙?
除了買賣球員的轉會費收入,收取粉絲比賽門票錢和賣球衣的錢,接受各種商業代言費用等存在波動性的收入外,最主要的就是比賽的獎金收入和收取轉播費。
一個城市的球隊,國家級超級聯賽收入就是比省級聯賽高,冠軍獎金就是比亞軍高,參加大洲級別杯賽,獲得轉播費分成,這收入更上漲。
那就需要拿冠軍,漲球迷,分更多錢,這是個正向循環。
但是吧,這就帶來了明顯的虹吸效應。
好球員就是想進大球隊,除了能獲得更高的工資,讓我在國家級或者世界級比賽中有出場機會,還方便我未來跳槽到更好的球隊去。
這就導緻小球隊養好了球員,卻要給豪門供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是玩不轉的。
馬太效應十分明顯。
這時本國聯賽足協出來說話,大球隊撐起了聯賽的轉播費,那就需要分給小球隊一份,不然餓死了小球隊,大家都不好看。
富人也要開粥棚施捨,不然佃戶都餓死了,誰給自己幹活?
這是最小單位的足協和豪門衝突,關起門來說話,靠豪門讓利解決。
自己聯賽內分錢,沒關係,反正早晚會回到自己口袋。
甚至一些不重要的杯賽中,一個低級別聯賽小球隊與頂級聯賽豪門踢比賽,豪門球隊還會讓出那一場比賽的門票收入,畢竟對自己是仨瓜倆棗,對面可越等於過年了。
但到了歐足聯,這個平衡就難以保持了。
三
歐足聯,全名叫歐洲足球協會聯盟,代表歐洲的足球機構。
它負責的歐冠比賽,是歐洲冠軍聯賽,即歐洲國家最優秀的俱樂部球隊一起踢的比賽;
這是目前洲際級最頂級的杯賽,歐冠是很多男孩的夢想。
這時候問題來了,問題來了,這意味著各個國家的頂級俱樂部球隊一起分獎金和轉播費,是你豪門撐起了轉播費,卻要跟其他球隊分。
儘管一個歐洲小國聯賽的冠軍可能還踢不過英國聯賽的倒數第一,但只要它進了歐冠,你就得跟他一起分錢。
豪門樂意嗎?不樂意,給外地窮鬼割肉誰樂意啊。
所有豪門的訴求很簡單,少踢比賽,少分轉播費,少分門票錢,少累著我的球員,最好。
但萬萬沒想到,歐足聯私心太大了,他不但繼續分豪門的肉,還要下更狠的刀。
歐冠擴軍、豪門分錢進一步變少、增添新比賽。
1955年首屆歐冠還是16支球隊捉對廝殺,現在24年要搞到36支隊伍,加大了豪門球員受傷的風險,進而引動豪門國內聯賽崩盤,戰績變差,是有可能踢不了明年歐冠的——這收入驟降,粉絲流失,買不到更優秀球員的風險,更承受不起。
此外,豪門帶來了八成的球迷,卻只分到了四成的利益。
這大頭可是都餵出去了,分錢更少。
另外,前幾年組織的歐國聯,是歐足聯最騷的一刀。
球員體能有限,為國家隊效力自然妨礙了為俱樂部效力,所以球員的國家隊和球員的俱樂部往往不對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歐足聯舉辦了歐洲國家級別的聯賽,豪門更恨了。
我帶了資源來,錢卻要被小蝦米分走,而且還要累壞我的生產資料。
你是資本家,你恨不恨?
那麼問題來了,歐足聯爲什麼要這麼做?
一、我是歐足聯主席,為了選票,我就要討好弱隊主教練們。
二、歐足聯收入不公開,分多少錢給豪門,不我說了算?
三、裁判是我的人,官員是我的人,你豪門只能被我弄,還能耐我何?略略略~
豪門往日里偷偷報復,最多在歐足聯組織的低級、不值錢的比賽中拼命放水,留力聯賽,還能強忍著歐足聯抽籤搞鬼、裁判偏向性的操作,畢竟歐冠有錢拿。
現在疫情來了,忍不了了。
我豪門該給球員獎金、後勤團隊的工資等等該發的錢一個不少,門票錢、商業代言及贊助收入一再萎縮,不少豪門球隊反而債台高築,你歐足聯還要拿我的錢去救濟別國的小球隊?
這是不是要撕破臉?
早在1998年,就有豪門們生出了反心,誕生了G14(14家頂級豪門,後來又吸納了四家豪門),打算自己成立了一攤子歐洲超級聯賽的買賣分錢,不過後期換來了好處才作罷。
這一次,歐洲豪門一身飢荒的時刻,摩根帶著新鮮放水的美元來了。
四
在這次豪門跳反過程中,美國資本可不是什麼大善人。
拜登老爺子放了水,摩根大通得想辦法把錢花出去。
美股泡沫都那樣了,現在哪裡還敢衝啊?
哪兒缺錢?哪兒能帶著優質資產回來?哪兒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呢?
你猜對了。
歐洲,足球,豪門。
豪門是什麼?意味著有無數已經教育過的死忠用戶,這些用戶是到死都會念叨著自己球隊的,一個豪門有千萬級乃至億級的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球迷,這些人高度忠誠於豪門及背後的文化。
以往業務鋪到歐洲,受到百般阻攔;
現在歐洲疫情下揭不開鍋了,正是收割歐洲豪門積攢百年的良性資產的時候了。
美國資本兩通拳。
第一套拳法,錢。
據衛報報導,摩根大通為歐超聯賽提供的債務融資近60億美元,其中包括35億歐元作為創始俱樂部的啟動資金。
BBC報導稱,這些豪門只要參加了聯賽,就能獲得1-3億歐元基礎設施補助,現金立結;賽季收入更是能達到2.3億歐元,冠軍再追加1億歐。
你不是缺錢嗎?
我歐超給你歐冠的四到六倍,歐聯的四十到六十倍。
第二套拳法,權。
你是創始豪門,這個比賽不用擔心降級,只要你進了這個聯賽,15家創始球隊紋絲不動的分錢,不用再擔心自己在本國聯賽內踢的不好,連歐冠也踢不上了。
踢得比賽更少,得到的錢更多,以後這還沒算,如果聯賽真跑起來,只剩強強對決,那意味著自己國家聯賽的血、歐冠聯賽的血都要被吸到這個比賽中,分到二十家豪門頭上。
馬太效應到極致,不再是二八分錢,而是所有小球隊背上貸款,二十家豪門壟斷。
以往你們公司只能跟同行打破頭捲到死,才能得到一點可憐的流水;
現在公司接到清閒的大項目,代價是其餘同行死掉,請問你作為公司老闆。
你在猶豫什麼?
反正各大老闆們都真香了。
五
那麼問題來了,代價是什麼呢?
是足球的根,可能要死了。
各國的小球隊分不到錢,也徹底斷掉了成長為頂級聯賽球隊的可能性,整個青訓系統土崩瓦解,上下鏈路徹底斬斷,培養了這麼多年的足球產業,被美國資本摘了桃子。
足球,在歐洲人眼中是文化,在美國人眼中,是show。
全世界有20億體育迷啊,16億是足球球迷,美式橄欖球球迷才1.5億,結果歐冠轉播費才15億歐,NFL職業橄欖球大聯盟轉播費是多少? 70億!
你們歐洲人在捧著金飯碗要飯啊?
這個龐大的市場美國人早就想染指,英超豪門利物浦、曼聯、阿森納的背後都是美國資本,這次歐超聯的啟動,也是美國資本在推波助瀾。
如果能成立,摩根大通有一萬種方法把錢收回來。
轉播權翻幾倍?贊助費翻幾倍?這些摩根大通都能分一杯羹。
你們足球中場休息一次管什麼用?能不能分四節?主教練能不能叫停比賽?這中間的時間,能不能插播廣告?
能不能舉辦全明星賽?能不能組織點球大賽?組織任意球大賽?這些能不能分到錢?
足球還是足球,只不過是籃球規則下的足球。
這是一個跳板,如果成功了,是美國資本對於歐洲經濟文化上的管控。
你每天都在看的球隊,是美國人讚助的;
你買的球衣,是美國企業生產的;
你家門口新建的銀行,是美國銀行;
你球隊球場的名字,是美國企業命名的;
你中場休息時,聽到的是美國流行歌曲;
你想買的,是美國車;
為了迎合足球背後的資本集團,為了討好球迷,上台了一位親美的領導人…….
歐洲足球死不死,重要嗎?
就算沒有我們美國資本,南美足球,非洲足球,不照樣在死去的路上嗎?
六
這件事最後,最微不足道的,才是球星們。
球星掙錢嗎?掙錢,每個週幾十萬人民幣的工資拿著,進球或出場還有錢拿,要是有廣告或代言收入,更是難以想像的數字,一年上億人民幣對頂級球星並不稀奇。
但是這碗飯,不好吃。
球星是打工人的本質,從不因收入高低而改變,他們沒有掌握生產資料。
球星職業生涯也就這十幾年,但強度,太大了。
現在一個英超豪門球星,在俱樂部有可能要踢38場聯賽,要踢歐冠,踢聯賽杯,踢足總杯,踢社區盾杯,世俱杯,歐超杯和形形色色的友誼賽;
在為國效力時,則有可能要踢歐國聯,歐洲杯,世界杯或者奧運會。
之前還有一個月休息時間,現在或許一個月也不夠了;
如果你受傷了,重傷,你將提早告別職業生涯,直接跌入谷底。
如果真能夠組建歐超聯賽,那豪門球星們能掙得更多,與更強的對手交手,獲得更多的代言收入,但這意味著內捲加劇了。
永遠有球星,但沒有人永遠是球星。
在現在足球越踢越快,個人影響力越來越小的情況下,你早晚要從豪門離開。
或是轉會到其他小球隊,或是因傷退役,或者無球可踢,或者專職為球探、教練、青訓總監、工作人員等。
倘若你知道把工資及時轉換成生產資料還好,如果你是喜歡揮霍的那種呢?
那時你該怎麼辦?
而且新聯賽之後,意味著除了豪門之外,行業內所有球隊的工作崗位驟然萎縮,提供的薪水無限下降,你在豪門內捲死,在豪門外餓死。
重要的是,你為之付諸一生的行業,被資本就這麼輕易的擊碎收買了,這不像是個夢?
你的信仰,抵不過美國人揮舞著的美元。
所以這件事情中,能看到球星們在為了自己的未來起身反擊,利物浦隊長緊急與其他隊長召開會議;
擔任球評人的退役球星瘋狂批評這項舉動;
各球隊的主教練表示堅決反對;
球員表示自己只是傀儡,無法決定什麼;
本地球迷在球場外掛橫幅,shame,shame。
大家或曾是球員,或現在是球員,或有可能成為球員。
大家都是打工人,打工人不能害打工人。
七
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情況,球員,歐足聯一邊;
美國資本,豪門一邊。
當然其實他們互相之間也是勾心鬥角,但迫於利益各自選邊。
這時再來新因素,將破壞這個角力狀態。
這時出現的決定性因素,是球迷和政府。
美國人的錢,為什麼掏出來?是賭這個聯賽成立後,能靠賣轉播權收回來。
有沒有球迷會罵?一定會有,但是美國人賭的是,球迷會在歐超聯賽后真香。
現在本地球迷炸了窯了,直接在俱樂部門外燒球衣了;
也組團撂挑子了;
本國足協以往拿錢能糊弄過去,現在直接宣布,參加歐超的球隊,就別回家踢聯賽和歐冠了,你們只玩歐超去吧;
最騷的是英國政府出來站台了,表示這不行。
美國資本的錢,是藉的,得還的;
萬一轉播權賣不出去,就雪上加霜了。
政府萬一再在豪門買賣球員的時候下絆子,說你這買人的證件不行啊,豪門們你有沒有手續問題啊,有沒有利益輸送呀?
這個局,就破了。
豪門本來就是為了錢來了,欠的債多是死扛,一定要美國人的錢;欠的債少的可就不一樣了,心就沒那麼鐵了。
更何況歐足聯這時也私下里表示,可以談談嘛,這事兒我們可以給錢嘛,花點,多少花點,花不了多少。
所以歐超聯賽兩日而終,部分豪門意識到了可怕性,一早就拒絕加入;
也有一部分豪門相繼退出了這個聯賽,有的怕背不起債,有的表示,他們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目前只有少數幾家豪門硬挺著,要跟歐足聯幹到底,但恐怕也難以支撐。
New Money對戰Old Money,其他人都是玩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為了利益所有豪門突上樑山,又詔安歸降。
抗爭?這就是一場交易。
當年抗爭的結果,是樂部的球員為國出戰,要給俱樂部錢,不能再白嫖了;
這次歐足聯的態度也有了,不鬧了。
抗爭之後的事,才是一地雞毛。歐足聯的錢也不那麼好拿,燙手啊。
誰被清算,誰被收買,誰被下黑手,自有定數。
唯一不變的是,只要是豪門,就是歐足聯磨刀霍霍的對象,永遠不會滿足,永遠心存報復。
美國資本這一次沒有敲開歐洲足球的大門。
但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豪門總有捉襟見肘的時候,歐洲經濟萎靡不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可美國就在那裡。
風裡雨裡,拿著印鈔機在等你。
也在笑你。
來源 半佛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