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再是階層的差別,而是不同物種的差別!
人類正在進化成不同的物種,未來你將成為哪一個物種?
統治未來社會的,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01
首先,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社會在飛速發展,人的的智商卻在急速退化。
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就會變的越來越懶,根據生物進化的「用進廢退」原則,人在某一方面越懶,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退化。在人變懶的各種行為裡,有一種是最致命的,那就是人變得「懶于思考」。
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吧,各種短視頻/娛樂節目/遊戲等等,讓大家沉浸在各種淺層的刺激裡,這些淺層的刺激讓我們「上癮」,一個個碎片化的滿足,把我們的生活填滿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癮」的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人的大腦裡有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當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比如一個擁抱、一句讚揚的話,一個幻象,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升高,當外界的刺激夠強烈,人的身體就會進入到一種如痴如醉如夢如幻的感官體驗,即湧起一陣陣「快感」,感到很「爽」。
「爽」的淺層次的體驗有笑話、美食、挑逗、讚美、看熱鬧,甚至驚恐(不少女孩喜歡看恐怖片就是這個原因);中等層次的體驗有抽菸、遊戲、整容;深層次體驗有性愛、鴉片、豪賭、毒品,就是俗稱的黃賭毒。
對比這三者,如果說sex最能讓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讓多巴胺上升了350%,冰毒帶來的是接近1200%,所以毒品的致癮是很難戒掉的……

清朝吸大煙的百姓
現在的世界越來越開放/無束,人們時刻都在互聯網上追求「爽」的各種體驗,約會/娛樂/遊戲/八卦祕聞/色情段子/性挑逗等等,於是人越來越沉迷於這種短暫的上癮體驗。
02
更可怕的是:人是會對快感脫敏的,快感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一個人要想一直獲得快感,就得不斷加強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續、更強烈的刺激,才能繼續獲得快感。
比如有的人抽菸,從剛開始是兩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後來要一天兩包,最後甚至要兩根煙一起抽才有感覺。鴉片、吸毒、色情、偷窺、賭博都遵循這個邏輯。
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小鼠腦中埋個電極,讓小鼠踩踏板放電,每踩一次,電極就會刺激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興奮。結果小鼠以每分鐘幾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因此,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刷短視頻可以刷個一天不停,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會感到空虛。
最最可怕的是:這種「爽」的感覺,竟然可以被現代技術和算法設計出來。
比如各種娛樂APP越來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質是什麼?每個APP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用強大的運算和數據處理能力,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再在各種心理學、消費行為學、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不斷地給你刺激,讓你持續的「爽」,越來越離不開它們。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現在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叫「多巴胺實驗室」的公司,對外宣稱「能運用神經科學理論,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用多巴胺讓你的 App 令人上癮」。
他們為各種App 定製這樣的服務: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和時間點設計「獎賞」,比如不斷的驚喜和獎勵,或物質或精神,從而提高用戶的留存度、打開率和停留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增加APP的打開率,提高打開時間,這會讓APP更值錢,賺更大錢。
即便像谷歌這樣的以「不作惡」來標榜自己的公司,其產品設計的核心邏輯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點擊率,延長用戶使用時間,然後見縫插針/算計的地去賣廣告,滿足這個邏輯的產品才被定義成好產品。
因為在資本的眼中,用戶數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線長度等等數據決定了一個APP的價值。如今沒有一個APP不以此為衡量標準,在資本和利益的圍剿之下,我們都只不過是一隻只小白鼠,安靜地立在時代中央等待發落。
而且,很多APP都是採用算法主導的自動推薦機制,你越喜歡看什麼,就專門推薦給你推薦什麼,系統接連不斷地給你推薦內容,你看得越多,系統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給你的推薦也就越「精準」,就是要無限滿足你的胃口。對你輪番轟炸,讓你一直爽下去甚至高潮不斷。
這就好比古代的皇帝,每天都可以享用全國各地進貢的宮女,他越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什麼樣的女人越容易被選進宮。夜夜笙歌,歌舞昇平,總有一天彈盡糧絕,然後一命嗚呼了。
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可以被無限滿足,他離滅亡就不遠了。

03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各種便捷,但同時也提供了各種垃圾內容,比如直播平台裡低俗無聊的表演、各種自製的真人秀節目,雲裡霧裡的玄幻修真小說;網頁上關都關不掉的色情暗示等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內容,這些內容的設計邏輯都是以無限滿足人性偏好為標準,人性的各種陰暗面,諸如窺私、意淫、八卦、暴力、對罵、湊熱鬧等等都被激發並滿足。
與此同時,我們對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因為它們太不起眼,太樸實了。
我打一個比方,如果你正走在大街上,這邊有個哲學家在做演講,那邊有兩個女人在打架,你願意去看哪個?
毫無疑問,絕大多少人都會被女人打架吸引,儘管她們扯衣撒潑,粗俗不堪,照樣會被人圍觀,而無論哲學家的演講多麼昂揚,多麼有水平,一定鮮有問津。
這就叫人性。惡,莫大於輕浮。
既然信息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就一定有人利用信息達到各種目的,比如那些資本家或商人必定會利用話語權的優勢,在你周圍製造出一個「信息包圍圈」,讓你身陷它們給你創造的世界裡,按照它們給你設定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比如各種節日大促,各種洗腦的廣告語、各種套路的傳銷騙局等等。
想想我們的周圍吧,各色商家都在製造豐富繚繞的信息,讓大眾身陷它們創造的世界裡,按照它們設定的邏輯去判斷問題,從而產生購買和消費的決策,然後牟利。
我們總以為,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高度發達,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而實際上,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麼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越什麼都看不見。
信息自由傳播的時代,並不意味著價值可以自由傳播。相反,那些粗俗下流的內容卻無孔不入,我們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雜念和慾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種荒唐和妄想。
在這個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時代,我們都成了睜著眼睛的盲人。
人的思考能力被各種外界不斷干擾,從而不斷減弱,人的心智在退化。
多巴胺,成功地攻占了大多數人的大腦。
04
這個世界也非常有意思,它是辯證的。既然凡是讓你感到爽的東西,一定會讓你痛苦。那麼凡是讓你感到痛苦的東西,最終也一定也會讓你功成名就。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那些越能讓你在當下感到痛苦的事,比如晨練/運動/閱讀/健身/瑜伽等等,都能讓使你獲得長足進步,但這些需要一個人有強大的上進心、克制力、自律。
比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寒門出貴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後甜,先甜就後苦。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則。